88看书>青春校园>古画风云>第42章 玉涤阁、云韵

二人沿着曲折的小路向有农户的山坡走去,所过之处有梯田,梯田里庄稼长势正好,在梯田边还散布着许多柿树。

二人行至第一户人家,房屋很简朴,很原始,房门紧闭着。李继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上前敲响了房门,刚一敲门房门应声而开,开门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子,李继超一眼看去,女人长得甚是漂亮,端庄大方,但衣着朴素,女人开口问:“二位有事么”,李继超指着余庆庄说自己连同伙伴是考古队的,现在肚子饿了想找些吃的,女人听后没有再犹豫随即打开了大门让李继超二人进屋。

女人很快做好了两大碗油泼面,面条筋道爽口,辣椒红艳艳让人胃口大开,余庆庄连说好吃,“山里人家穷苦惯了,希望两位不要嫌弃吃食简单”,女人说,女人看着二人猴急的吃相不由得噗嗤笑了,余庆庄听着女人的笑声不由得尴尬的抹了抹嘴,回答说:“这真是我吃的最好的东西了”。吃完饭,李继超、余庆庄商议先在这里借宿一晚,因为他们已是十分疲乏,加之日本人与龚鬼两支队伍的行踪他们还无法琢磨,他们还得摸摸两支队伍的情况。

不想当晚却下起了大雨,那雨势甚是吓人,只听得雨声一片,雨滴打在植物的茎叶上发出毕毕剥剥的声响,李继超、余庆庄听着雨声无法入睡。余庆庄脑子里满是云瑞的身影,现在的云瑞对他来说有些陌生,但是过往的一切又一一浮上他的心头,余庆庄突然有些恼恨自己的多情,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会在雨夜不由得想起云瑞,他对云瑞可以说又爱又恨,那种感情的纠缠对他来说可谓是一种折磨,他痛恨这样的自己,他也不理解云瑞为什么会跟日本人走在一起,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寻找答案,可是没有人给他答案,他想能够给自己答案的只有云瑞本人了。

余庆庄进入“玉涤阁”时还是一名十三岁的少年,因家中境况不佳,父亲便送余庆庄至“玉涤阁”中学艺,希望余庆庄能够学得一技之长成人之后用以养家糊口。“玉涤阁”的掌柜见过余庆庄之后觉得余庆庄筋骨惊奇,只要勤加练习一定会成为玩古董的行家里手,于是欣然让余庆庄进了“玉涤阁”。余庆庄进入“玉涤阁”后也是乖巧懂事,用心做事,努力学习,师傅对其也赞赏有加。

两年之后师傅领进一个娇小可爱的小女孩对余庆庄说:“庆庄,这是云韵,以后就是你的小师妹了”,余庆庄听完之后其实心里有一点点的不满,他心中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害怕小师妹抢走了师傅对自己的宠爱,但他没敢将自己的不满表现在脸上,他强装笑颜对师傅说:“有个小师妹多好啊,这样我也就不寂寞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云韵对余庆庄很好,云韵会经常将自己的零食分给余庆庄吃,由于云韵父母皆是商人,家境殷实,云韵的父母隔一段时间就会来看云韵,并会给云韵带来很多好吃的东西,云韵十分大方,她并没有将这些东西自己独享,每次她都会分给余庆庄一些,渐渐的余庆庄对自己的小肚鸡肠很是难为情,再者云韵很尊敬余庆庄,很多问题都会向余庆庄请教,她并没有大小姐的怪戾习性,这使得余庆庄对自己的小心眼愈加恼恨,他们的关系愈加融洽。

余庆庄自幼在乡下长大,乡下孩子一般都比较擅长爬树,掏鸟窝,空闲的时候余庆庄会避开师傅偷偷带云韵爬树,云韵虽然不擅长这些东西,但她每每看到余庆庄爬到高高的树杈上都会呐喊助威,她显得很是高兴,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余庆庄看到云韵高兴,他的内心也会涌起莫名的幸福感。一次二人贪玩忘记了时间,等回到“玉涤阁”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刚好被师傅捉了个正着,师傅厉声盘问二人为何这么晚才回来,云韵被吓得一声不吭,余庆庄则承担了全部的罪责,他说是自己带师妹出去玩耍的,一切都与小师妹无关,师傅最后责罚余庆庄在房间里面壁思过三日不许出门半步。在那三日里师傅只允许余庆庄一日一餐,云韵看到此情此景内心焦灼,但她使不上半点力气,她站在余庆庄的房门外说:“师兄,我给你唱歌吧,这样你就能快乐些”,于是云韵就立在门外几乎唱了整整三日的歌,云韵的歌声酥软而甜美,余庆庄听着心里真是快乐,在歌声里他忘记了师傅的责备,忘记了一日一食的饥饿。

云韵白日里总是很大胆,但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害怕黑夜,在夜晚云韵从不敢独自出行,每当在夜间要出去,云韵都会叫上余庆庄陪伴,余庆庄也是有求必应。夏季的夜晚有很多的萤火虫在暗夜里飞行,云韵对余庆庄说萤火虫很漂亮,余庆庄就为云韵捉了很多萤火虫放在房间里,余庆庄说:“有了这些萤火虫的陪伴,你就不会惧怕黑暗了”,云韵说:“我们就将萤火虫叫做黎明之星吧,有了它们的陪伴我的心里就是安静的,看到他们我就想象着师兄在我身边”,余庆庄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将这个小师妹当做了自己最亲的亲人,云韵成为了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余庆庄十七岁的时候,余庆庄已经成了师傅的得力帮手,他的古物鉴定技术已经深得师傅的真传,甚至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师傅很是惊喜,他渐渐的放手,很放心的让余庆庄独立去做一些事情,余庆庄也自然是内心欢喜,总是能将师傅交代的事情办的妥妥当当.

一天“玉涤阁”来了一


状态提示:第42章 玉涤阁、云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