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极品国医>0065章 “三毛”

第二天上午,骆志远跟着宋建军去采访市里的一个重大活动。

孙建国去安北市第三毛纺厂考察调研。这是孙建国代理主持安北市全面工作以来,第一次高调亮相,在市委宣传部的协调下,本市各大媒体都不敢怠慢,纷纷派出了各自的报道组相随。

纺织业一度是安北市的支柱产业,在80年代中期到达辉煌的巅峰。当时,市里大大小小的纺织企业,超过50家,而占据主导地位的当然是六家市属国有企业——以第一毛纺厂、第二毛纺厂、第三毛纺厂为代表。

但受大环境的影响,进入90年代以来,纺织行业开始走向萧条,面临着巨大的产业危机。中小民营企业纷纷破产倒闭,而国营大企业的日子更加不好过,安北“一毛”已经履行了破产手续,“二毛”被外商兼并转行,硕果仅存的“三毛”也频临倒闭,已经减产减员,上千工人多数都下岗回家,留守坚持生产的在岗职工也是人心惶惶,好几个月不发工资了。

对于市里来说,如何盘活这家毛纺厂是一个严峻的课题。这已经不是国有资产缩水、血本无归的问题了,而是众多下岗工人的生存问题。“一毛”加上“三毛”的下岗职工,累计有两千多人,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年轻职工迫于无奈自谋了出路,而剩下的三分之二近一千五百人生计无存。

最近这些毛纺厂的下岗职工不断去市政fu上访聚集,孙建国头疼欲裂,不得不正视和面对这个问题。

虽然是全国性的市场问题,纺织企业职工下岗也不是安北市独有的现象,但涉及这么多人,一个处理不好,就会酿成不稳定的**、社会问题。在当前这个孙建国雄心勃勃要接任市委书记的关键时刻,他不敢不重视。

这是孙建国连番去“三毛”实地调研的关键因素。

他先后三次召集市政fu会议,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给众多下岗职工一个合适稳妥的出路,让这些人不至于到处上访,给市里添麻烦。可这么多人,市里纵然想要安置也无能为力——而想要逆势而动,让毛纺厂起死回生,更是难如登天。

“三毛”的党委书记兼厂长薛蓝带着两个副厂长与孙建国率领的市政fu有关部门主官一行十人,在会议室进行气氛凝重的座谈。骆志远坐在专门给记者安排的席位上,打量着脸色凝重的孙建国,眸光中掠过一丝光亮。

薛蓝不疾不徐地给孙建国汇报着现在三毛厂的基本状况,他的汇报不时被孙建国粗暴打断,足见孙建国此刻的情绪相当糟糕。

“三毛”现在已经到了不破产不行的程度了。继续开门生产,每天都是数十万的亏损累积,这样撑下去,后果会更糟糕。但关门破产,不要说薛蓝这个厂长很难做出决定,就算是孙建国这个事实上的安北市党政一把手,也难以下决断。

三家市属中型国有纺织企业,倒了一个,被收购兼并了一个,剩下的这个也要破产。破产其实也就破产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职以及提前下岗的这一大批职工如何处理,一旦“三毛”进入破产程序,市里将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孙建国本来想要通过市政fu给另外一家国有企业——安北物资总公司施加压力,让安北物资收购和兼并了“三毛”,但且不要说安北物资方面强烈反对,而经过调研论证,安北物资方面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接受能力。强行搞行政压制,只能因此将安北物资也拖垮、导致更大的问题,孙建国无奈只得放弃了这个想法。

安北市还有一家很有实力的大企业,安北石化。但安北石化是省属企业,市里的影响力形同虚设。孙建国派出一个副市长跟安北石化接触,人家当即提出了拒绝。上千的职工、数千万的负债——纵然市里通过行政手段将所有负债都消化掉,这上千职工的安置也足以让任何企业都头疼。

……

下午下班回家,刚一进门,骆志远就发现家里的气氛不太对劲。

母亲穆青默然坐在一侧的沙发上织毛衣,父亲骆破虏则闷头在另一侧的厅里烟雾缭绕。如果是平时,穆青早就开始抱怨了,但此时,穆青却无动于衷。

骆志远心头一动。刚要借故避去自己的卧房,父亲果然开了口。

“志远,你坐下,我问你一个事情。”

骆志远无奈地笑笑,就站在那里道:“爸,您有话就说吧。”

“你跟那个唐晓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骆破虏犹豫了一下,还是沉声道。

骆志远长出了一口气,神色不变道:“没怎么回事,普通朋友而已。”

“你……给我说实话!”骆破虏恼火地挥挥手,掐灭了手里的烟头,“你怎么认识她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吧。”骆志远轻轻道。他心里已经明白,他跟唐晓岚交往的事儿,肯定是郑语卿母女向自己父母“打了小报告”。

骆破虏猛然一拍茶几,“不允许你跟她来往!”

骆志远嘴角一挑,“为什么?”

“不允许就是不允许,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骆破虏没好气地哼了一声,他本想说这女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但终归还是说不出口,转头望了妻子穆青一眼。

穆青放下手里的毛线球,叹息道:“儿子,你还年轻,爸妈都是为了你好。唐晓岚这个女人挺那个啥的,不适合你,你还是不要跟她再来往了。”

骆志远笑了,“妈,不要说我跟她只是普通朋友。就算是……她


状态提示:0065章 “三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