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风计划,说到底就设计一条足够大的大船,把舰娘军港功能设施全部搬上去,这艘船可以称之为移动母港或者舰娘母舰。
母舰设计以现代超级航母为基础,融合二战最优秀的战列舰的防护方案,兼具现代航母的抗沉性和二战战列舰防护性能。
舰体的防护系统设计以免疫20英寸炮弹为目标,用在这世界近乎无解的高强度合金装甲盒将内部关键设施妥善的保护起来。
动力系统使用燃气轮机配合综合电力系统。
沐风的舰队现在广泛使用的4万千瓦燃气轮机,加上配套的发电机组成的模块化的标准箱体,尺寸是15x3x6米。
共计16个这样的标准装箱体,每两套为一组,每一组一个专门的装甲舱室,以2x4的布局,安置在船体装甲盒最中间的核心位置。
16套燃气轮机的总输出达到64万千瓦,这里大约有四分之一用来航行,四分之一供应母舰上的各种设备和日常的生活用电。
有差不多一半燃机作为冗余备份,在工作燃机故障时替换,或者进入战斗状态时,全部启动用来供应电磁武器需要的电能。
16个燃气轮机发电模块,只要有一个还能正常工作,就能推动10万吨的舰体以20节的速度巡航。
16台燃气轮机进气通道、排气通道占得面积非常大,但是这不是航母,不需要顾及固定翼舰载机的起降问题。
从动力舱向上延伸出来的4排16个燃气轮机的进气口排气口的前方,就是母舰的一体化舰桥和桅杆。
母舰的雷达和电子信息系统大致是照搬055的系统,因为有足够的空间和电力,所以做了全套系统的冗余备份。
舰桥的前方,中间位置有两座双联装155毫米电磁炮。
主炮前方,主装甲壳外面,次级装甲带中,设置32组垂发系统。
垂发系统所在的次级装甲带,与主装甲板中间留出一段专门的缓冲舱室,确保就算是垂发爆炸,顶多被舰首炸掉,不会影响舰体核心舱室。
然后舰桥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依次布置六座双联76毫米电磁炮。
76毫米电磁炮阵列的前方和后方,分别有两组海红旗10近防导弹发射器,两套1130近防系统,整个舰体一共八组红旗10,八组1130。
舰桥后方,燃气轮机进气排气通道后面,舰体中后部,装甲外面,设置直升机起降平台和相应的机库。
已经开发完成的直20系列直升机,加上武直10,都可以放进去。
机库后方是两座双联155毫米电磁炮,电磁炮后面,和舰首以上,在装甲盒外面,间隔专门的隔离舱之后,设置32组垂直发射单元。
导弹爆炸最多炸掉舰尾,对内部核心舱室影响不大。
水线以上干舷高度22米,刨除10米深的垂发层之后,下面还有10米多的空间,沐风在这里设了一个类似登陆舰的坞舱。
下层半潜到水线以下,坞舱里面放置各种水上设施,气垫船、摩托艇之类的,舱内注水、开启舱门之后,可以直接从坞舱里面开到海上。
坞舱也不是完全娱乐性的设施,里面同样准备了一些气垫登陆艇、坦克、两栖装甲车、越野车等等登陆设施,路上发现合适的岛屿可以用来登陆。
然后是舰体内部的舱室划分。
母舰的船体水线以下第一层,是占地面积最大的资源采集中心。
沐风在这里安置了5套资源采集设施,每一套能量提炼和物质提炼加起来共有64个功能节点,这些功能节点这层船舱中间依次排开。
资源采集系统从舰体中前部的进水口抽取海水,在整个提炼设施中流转一遍之后,提炼出资源,废水从船体中后部排出。
提炼完成的活性能量与元初物质,一部分留在当前层的仓库中,一部分通过管道输送到下一层的资源转化中心。
资源转化中心将收到的资源转化为燃油,一部分送往燃油舱,一部分通过管道送往动力舱直接使用。
海上的资源浓度分布是不同的,在资源浓度富集的地方,采集出来的资源大部分都可以储存起来。
而在资源贫瘠的地方,或者停船的时候,就需要消耗燃料舱的燃料,当燃料舱不够用的时候,再去消耗资源转化为燃料来用。
资源采集舱和配套的资源、燃油仓库,加上动力舱、压载舱、液体舱等舰体本身的必要功能舱室,基本占用了舰体水线以下的空间。
水线以上,空间最大,环境相对较好,最为安全的舱室,安置军港相关的功能模块,包括科研中心、制造中心等等。
沐风自己和舰娘们的公寓宿舍、生活、娱乐、休闲区,在这一部分和甲板以上的一体式上层建筑中各有一套。
平时航行的时候生活在环境、条件、光线更好的上层建筑中,遇到可能存在的危险的时候,进入下层准备战斗。
整体的设计思路很快就确认了,但是功能细节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自己要在科研系统的提示下,不断的删除有问题的设计,反复的调整,反复的修改不合适的设计。
当母舰设计差不多完成的时候,舰体的总体数据也差不多出来了。
沐风不只是把舰娘军港的必要的功能设施塞了进去,而且是还是用高大全、高冗余、多备份思路准备的。
再加上条件尽可能好的生活设施,最终这艘母舰的吨位最终破了10万吨,水线长度340米,宽度42米。
从水线到甲板的高度2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