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关于《故宫的记忆》这首曲子的议论持续走高:
“这次的配乐真的很赞,强烈推荐,电视台那边什么时候才能出单曲?好想多听几遍!”
“机智如我早就已经把节目录下来了,虽然没办法听单曲,但至少可以倒回去反复看反复听。”
“听了好几遍,创作《故宫的记忆》这首曲子的人真的很厉害。首先以滴水的声音产生一阵空灵之感,让人不由自主地代入其中,之后曲段交接,低沉的打击乐出现,就跟电视画面一样,仿佛带人推开了故宫的大门,之后气势高低起伏,跌宕不休,实在太震撼了!”
“要说大气磅礴,伊藤老师的那首《故宫神游》也差不了多少,但《故宫的记忆》里面却有一种效果是《故宫神游》没有的,那就是身临其境之感,很神奇,闭上眼睛听这首曲子的时候,就仿佛自己真的去了一趟中国的故宫。”
“中国故宫没去过,但是看了nhk电视台的纪录片,听了这首《故宫的记忆》,我第一次产生了想要去故宫看一看的想法。”
“想去故宫看一看的,你不是一个人,我已经连夜买好机票了,马上就去中国,到时候跟大家分享一下,看看那地方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奇,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令人震撼。”
“不管怎样,周泽这个中国人我算是记住了,这是我第一个认可的中国人,期待他日后作出比《故宫的记忆》更加优秀的配乐。”
……
网友的评论大多比较主观,然而越是主观,就越能说明《故宫的记忆》这首曲子火了,周泽这个配乐的提供者也火了,毕竟不是一个人主观说好,而是一大片人都在拍手称赞。
要不了多久,岛国音乐圈的那些名家也相继站了出来:
“听得出来,《故宫的记忆》这首曲子非常用心,取材于故宫,有着浓浓的中国风,但又不拘泥于此。
它不是用传统的中国乐器演奏出来的,而是电子乐,从而具有跟喜多郎老师一样的nee风格,一个中国作曲家能做到这一步真的非常不容易。”
“其实在乐曲的创作方面,中国有很多优秀的题材,像喜多郎老师的代表作《丝绸之路》系列和《敦煌》,也是从中国文化那边得来的灵感,他甚至坚持中国文化才是霓虹文化的根。
但是为什么说中国的作曲家从来作不出一首享誉世界的曲子呢?
因为他们太拘泥于传统,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但被传统文化所束缚。无法很好地融合并且吸收世界优秀作曲经验,所以他们的曲子在中国还能很受欢迎,出了中国就不行了。
周老师是我所知的第一个能够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能跳出其中约束的中国作曲家,他的这首《故宫的记忆》已经不能算是中国的曲子了,而是世界的曲子。”
“之前对周老师这个人不太了解,只是听很多人说他并不是真正的音乐家,也不是真正的作曲家,而是一名汉语教师。
当时我就很疑惑,一个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汉语老师,能作出比伊藤老师的《故宫神游》更厉害的曲子?
今天听了《故宫的记忆》这首曲子,我可以断言,周老师就算明面上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暗地里也一定花了很大的功夫去研究。这是真正非常优秀的一首曲子,优秀到完美的程度,已经足以成为周老师的代表作了。”
“《故宫的记忆》这首曲子很赞,很多乐界的同仁或者前辈都已经点评过了,这里不多说。
我想说的是,周老师的另一首曲子《梁祝》也很赞,推荐大家去听一听。虽然是一首小提琴曲,但是在周老师的演奏之下仿佛有了灵魂。
那是一首跟《故宫的记忆》完全不同的曲子,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乐器,不同的曲风,不同的演奏方式,而周老师能创作出小提琴曲《梁祝》,又能创作出《故宫的记忆》这样的电子合成乐,称他一声‘天才’毫不过分。”
……
光是得到网友的好评没什么,偏偏连音乐圈的人都交口称赞,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于是,岛国各大媒体也纷纷争相报道:
“nhk电视台纪录片《故宫的宝藏》出炉,好评如潮,配乐的提供者竟然是一个中国人!”
“《故宫的记忆》,一首震撼人心的配乐!”
“千年难得一遇的天才作曲家——周泽。”
“一个中国人,一首中国人提供的曲子,为什么能得到霓虹众多网友和音乐界名家的一致好评?”
“《故宫的记忆》——音乐无国界。”
“关于周老师和伊藤老师,你不得不知道的故事。”
……
火了!
网上火了,音乐圈火了,媒体那边也火了。
凭借着一首《故宫的记忆》,周泽真正做到了一曲成名。
当初的《梁祝》小提琴曲都做不到的事情,如今轻而易举地做到了。
在知道周泽这个人的实力之后,岛国各大电视台,各大配乐需求者,都想在第一时间找到周泽,让周泽帮忙制作配乐。
然而事到临头他们才发现,网上关于周泽的报道满天飞,偏偏周泽并没有个人工作室,也没有个人官网,他们想找周泽帮忙作曲,一时间还真联系不上。
没出名之前,在网上搜索,搜得深入一些,倒是能发现n站上面森川玲子发布的视频,顺着森川玲子发布的视频的评论和弹幕,能找到周泽的直播间以及工作的地址。
但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