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上午时分,说书的老者如期在村口停留。
韩默走上前去,“老先生,小子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去城中混口饭吃,您老人家说的不错,这怕是目前最适合小子的道路了,此事还须劳烦老先生了。”说罢韩默行了一礼。
老者微笑着点点头,“说不上劳烦,倒是你能做出这个决定,却是有几分魄力,不过,我也只能推荐你去淮阳城中悦客来茶馆谋个差使,具体如何安排,还要到时主事人说了算,你要提前有个准备。”
“这是自然,小子怎敢苛求过多。”
“可有纸笔?我好修书一封与你,你好凭此前去。若不是身体老迈不胜脚力,老头子就亲自陪你前去了,哈哈哈哈…”
韩默一笑,“老先生稍等,待小子取来。”
片刻过后,韩默自家中取来纸笔。
老者在说书的矮桌上铺纸便写,不多时把几页信件交于韩默。
韩默并不翻看,收入怀中,然后又行了一礼,“老先生恩情,小子谨记在心。”
老者笑着摆摆手不置可否。
旁边围着闲聊晒太阳的村人看见,便上来询问,当得知韩默打算去城中谋个差使混口饭吃,也就七嘴八舌议论一番,却也并不感到十分奇怪。毕竟像韩默这个情况,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倒是来去无牵挂。
又谈论一阵,说书人便收拾东西返家去了。
韩默也回到家中,准备收拾行装。却也没什么可收拾的,把之前找到的佩玉和些许银钱揣入怀中贴身放着,又拿了几套换洗衣服挑选了几本书籍,一并打包。倒是轻装简行。
然后去找到吴老三。
“吴叔,我打算这就赶去淮阳县,家中倒也没有其他东西需要照看,两亩薄田您若是忙的过来,便一并种了去,三间屋子您也尽去使用,放些闲置物件之类的…”
吴老三连忙摆手打断韩默,“瞎说什么呢,你就放心去吧,你家的地和宅子我会替你照看着,可别说什么送人的话,这可使不得,日后你若是回来了,也还有个住的地方…”
韩默笑笑,心里不由感到温暖。
稍后韩默辞别村邻,顺着官道往淮阳县中赶去。
此时政治尚算清明,又是中原地带,距离开封府应天府等地都算不得远,自然不用害怕碰上剪径贼人拦路抢劫、吊睛白额大虫窜出吃人之类的狗血剧情。
韩默直到这时才把老者给的书信拿出,边走边看,倒不是有偷窥癖,只是关乎自身,而且老者当时交给自己也没有瞒着自己的意思,想必是不涉其他隐秘的。只见书信如是写道:
“子安贤弟惠鉴,
近日偶遇一韩氏少年,年幼而孤,然性情温和天资机敏且通识文字,相聊甚欢,不忍见其困苦,遂荐于足下,待其持书而至,望垂恩代为收留,若有闲职,尽可委之。
以上请托,恳盼慨允。顺颂时祺。
李青山手具。”
直到这时,韩默才知晓老人名讳。
一路无话。半日行程,韩默在下午申时左右来到淮阳城中。
进入城中,又是一番景象。
打城门进来便觉得有一股热闹的氛围传来,只见街道宽敞,两旁多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房屋建筑,鳞次栉比,井井有条,其中高出整体水平的楼阁此起彼伏,应是富贵人家。行人或匆匆或悠闲,路旁尚有沿街叫卖的小贩,待售物品上插着的草头标在风中摇晃。小巷里的民居前,三三两两的老人在冬日的余晖下聊着天,脚边卧着正在呼噜呼噜打盹儿的猫儿,几条狗儿在远处嬉戏打闹……
问清道路之后,往悦客来茶馆所在的坊区走去,随着邻近,便见这一带多是勾栏茶馆酒肆青楼,应该是商业聚集区。沿街的多是做生意的门店,有些门店显然生意不错,门前依然人来人往,招牌老远便可看见。楼阁之上书生的大笑声、青楼中的唱曲声、酒楼里的推杯换盏声,各种声音应有尽有,汇杂在一处,飘荡在楼宇间,飘散在天空中,飘进韩默的耳朵里,构成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初印象。
红尘市井,众生百像。
“还不错。”韩默嘴角轻扬,一脚便踏入这红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