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前途之门>第0531章 不负债经营

徐浩东指着陈修杰说:“浚如,这你得请教修杰,我从小在军工厂长大,相对封闭。而修杰是土生土长的云岭人,关于云岭市的商业传统,他比我们更有发言权。修杰,请你给我们上一课吧。”

陈修杰说:“据《云岭市志》记载,在八千年前,咱们云岭市还是汪洋大海。六千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和海涂沉积,慢慢的变成了陆地,直到四千年前,才基本形成了现在的云岭地理地貌。据市志上说,云岭市有人类活动,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汉朝,已有人类居住。直到明朝初期,云岭市有了一个史书上明确记载的集镇,就是现在的八方镇。”

“所以,云岭市称镇最早的是八方镇,距今已有六百五十年以上的历史,比云岭市区的前身城关镇要早三百七十多年。而八方镇的前身八方村,早在唐朝中期就已存在,所以,现在八方镇名列全国百大古镇之三十三位,宣传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是有根据的。至于八方村演变成八方镇的过程,与明朝灭亡有关,明末元初,陆续有人从北方逃难来到云岭并在八方村定居,八方村才逐渐兴旺起来。”

“据记载,八方村原名八汊村,起源于八条河汊汇集村东,在明末元初那段动荡时期,共有七个地方的人逃难到八方村,加上原住民,刚好是八个地方的人汇集,又与八条河汊相对应,所以便改名为八方镇。到了元朝中期,八方镇有住民两千三百余人,这是有明确的历史记载的,其中主要有三十七个姓五十三个家族,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手工业、运输业和商业等,其中从事商业的有陈、杨、刘、高、孙、钱、方、袁、周等九个姓十三个家族。”

“从元朝中后期到明朝前期,这九姓十三家将生意做遍了整个东江省以及外省,但渐渐的,不断有家族消失,到了明朝中后期,只剩下了陈、杨、刘、高四姓六家。再到清朝前期,刘高两姓消亡,于洪唐三家兴起,与陈杨并存。大约在清朝中期,杨家唐家末落,只剩下陈于洪三家。再到清末民初,于洪两家末落,陈家三兄弟硕果仅存。上世纪三十年代,陈家老二末落,而陈家老三也跟着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末落,唯有陈家老大,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迁往东南亚。咱们云岭市现在的陈氏贸易集团公司,就是这个陈家老大的后人,历经近三百五十年共十五代传承,依然生机勃勃的存在。”

“后人以及陈家人自己,总结了陈家老大长盛不衰的原因,就是当年陈家三老的父亲留下的祖训。主业付七,副业付二,产业付一,赚十出七,赚十留二,赚十耗一。这六句话,二十四个字,就是陈家的商业祖训。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和研究,陈氏贸易集团公司至今都还在遵循着这个商业祖训,不但自己坚守,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云岭市的商业文化,是云岭市商业传统形成的关键。”

听到这里,徐浩东问:“修杰,我一直很好奇,你也姓陈,你这个陈跟八方镇的陈氏有关联吗?”

陈修杰笑着说:“还真有关联,可惜我不是陈家老大那一支,我是陈家老三那一支。我们这一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就没有人从商了。从上世纪初开始,我们作为陈家老三的旁支,从家族分离出来后,就弃商从文,也与其他族人渐渐疏远。如果细算起来,陈家三老的父亲为第一代,那现在的陈氏贸易集团公司的董事长陈腾就是第十六代,我是第十四代,我只比陈腾大四岁,但他得喊我叔公。不过,可能是家族里流淌的从商血液太浓,商人嘛,情义稍显淡薄,陈氏同族之间来往甚少。据有关部门统计,陈氏家族的后人已超三万,云岭本地上万,外地一万六,海外四千,但这么多来,竟然没搞过一次族人聚会。”

徐浩东说:“这不奇怪,商人重利,情义不能放在首位。这虽然有点说不过去,但这可能也正是陈氏家族长盛不衰的核心原因。”

刘浚如问:“老陈,你刚才说的二十四字商业祖训,你能解释一下吗?”

陈修杰说:“主业付七,副业付二,产业付一,我的理解是经营方向,就是投资或扩大再生产的时候,需要把控的商业原则。主业付七,就是主业的投入占百分之七十;副业付二,就是百分之二十的资金投入多种经营。产业付一,我查过有关资料,这个业字应该指的是工业或实体经济,因为陈氏家族是搞贸易出身的,但后来一直将百分之十的资金投入到工业中去,追求部分商品的自产自销。”

“赚十出七,赚十留二,赚十耗一,我的理解是利润的使用。赚十出七,就是百分之七十用于扩大再生产;赚十留二,就是百分之二十留作储备金;赚十耗一,就是百分之十用于自己的消费。总而言之,这六句话二十四个就一个意思,不负债经营,如果进一步的话,就是经营时留一手,为失败做准备。”

刘浚如点着头说:“我现在总算明白了,为什么云岭市的企业没有大起大落,既没有一夜暴富,也很少有快速破产的,最大的特点是稳,小步慢走,很有温水煮青蛙的意思。也难怪银行的人说,云岭市的坏帐滞帐很少,因为企业很少有长期贷款的,有的只时临时贷款,因为他们自己都有一定规模的储备资金。”

孔正豪说:“不仅是企业,还有那些个体户和工薪阶层甚至包括农民,绝大部分都有存款。另外的一个特点是,房贷规模和车贷规


状态提示:第0531章 不负债经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