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泣血征程之五胡乱华>22.前燕灭亡 上
垂以狩猎为名,逃出邺城。

原计划是逃奔故都龙城,因为世子慕容令认为,在龙城那个地方,进可以做“周公”,等待慕容暐幡然悔悟,继续为大燕国发光发热,不失大义;退可以守卫一方,保族全身。然而逃跑途中却被另一个儿子慕容麟出卖,只得折返西行,经洛阳投奔前秦。随行人员有:段夫人,子慕容令、慕容宝、慕容农、慕容隆,侄子慕容楷,舅兰建,郎中令高弼。至于他的正室夫人——可足浑太后的妹妹,被慕容垂毫不犹豫地抛弃在了邺城。

卿本佳人,奈何卷入政治的漩涡。

请记住慕容令和慕容麟的名字。一个是慕容家族下一代中最为优秀的人才,是慕容垂成功出逃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出奇谋、阻强敌,勇略双全,居功至伟;一个是慕容垂最不喜爱的儿子,背叛父亲,害死兄长,后来,更是在后燕与北魏的关键决战中因一己私欲而葬送了数万精锐,使慕容垂辛苦经营的大好国运毁于一旦。

“微子奔周而商亡,由余奔秦而戎灭,伍胥奔吴而楚覆。自来豪杰出亡,甘为敌用,必致祖国沦丧,慕容垂之奔秦,亦犹是也。”(《两晋演义》)。

毫无疑问,慕容垂的去留,决定着前燕的生死。虽然燕国的当局者们并不这样认为。

被前燕抛弃的臣子,却得到了前秦空前热烈的欢迎。苻坚闻慕容垂来归,大喜,亲自到郊外迎接,执其手说:“天生贤杰,必相与共成大功,此自然之数也。要当与卿共定天下,告成岱宗,然后还卿本邦,世封幽州,使卿去国不失为子之孝,归朕不失事君之忠,不亦美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

关中士民素闻慕容垂父子大名,皆向慕之。一时之间,长安城因为慕容垂的到来而万人空巷,人们争相一睹这个能够将桓温打得屁滚尿流的英雄到底是什么样人物,举国上下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也终于从名相王猛转移到名将慕容垂身上。

热烈欢迎背后的冷静者还是有的,比如王猛,这是一位据说才能不下于诸葛亮的人物,虽然没有羽扇纶巾的习惯,但依然保持清醒的大脑,客观而准确的分析着这位“熟悉的陌生人”。

“慕容垂,燕之戚属,世雄东夏,宽仁惠下,恩结士庶,燕、赵之间咸有奉戴之意。观其才略,权智无方,兼其诸子明毅有干艺,人之杰也。蛟龙猛兽,非可驯之物,不如除之”(《晋书·苻坚载记》)。

杀了吧,这是位英雄,我们驾驭不了,留下恐后患无穷,王猛向苻坚做出了他深思熟虑后的建议。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王猛何止是独具慧眼,简直料事如神!

“吾方以义致英豪,建不世之功。且其初至,吾告之至诚,今而害之,人将谓我何”(《晋书·苻坚载记》)。

当年,曹操面对天下英雄之刘备、杀其子侄及爱将之张绣时,其坦荡胸襟,其瞻前顾后之虑,亦是如此。

统一天下的事业,需要众多英杰之士呕心沥血、前赴后继才能够完成。怎能因忧虑一人而废天下俊杰之望!

慕容垂的到来,不仅满足了前秦君臣百姓的猎奇心理,更消除了苻坚对前燕最后的顾虑。369年十一月,苻坚以前燕未按约定割让虎牢以西土地为借口,命令王猛统建威将军梁成、洛州刺史邓羌等率步骑三万,兵出函谷,进攻洛阳。大军临行前,王猛求以慕容令为参军,充当向导,

前燕,因为慕容垂的出走而迎来了最后的时刻。前秦灭亡前燕的战争,拉开序幕。

370年正月,王猛在首战前燕援军失利的情况下,迅速集结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再次对前燕援军发起攻击,大破慕容藏十万大军于荥阳。随后,王猛携胜利之威,一纸书信而下洛阳,攻取了可以沿黄河东进北上的战略要地,为潞川之战打下基础。

在此次战役中,全军总指挥王猛指挥若定、谈笑功成。战斗间隙,顺手巧施“金刀计”,虽没有能够将慕容垂陷害致死,但最终导致其子慕容令被杀,这一成就,甚至比攻克荥阳、洛阳的影响更为深远。

那是在出征的前一天晚上,慕容垂设宴为王猛饯行。两人英雄相惜,酒逢知己,激动之余,更是指天画地,结义为兄弟。王猛赠挚爱之镇纸以为信物,慕容垂送家传金刀聊作相思。

这是大臣之间正常的交往,慕容垂自以为和王猛从此肝胆相照,终于可以在前秦立足站稳,酒酣耳热之后,畅快淋漓之余,回屋睡觉。王猛却怀抱金刀,坐在返回军营的马车上,构思着下一步的计划,彻夜未眠。

对于桓温的实力,王猛当年在灞上扪虱论天下时即深有体会,将帅之才,不可多得。慕容垂居然能将其打败,而且是大败,处处料敌先机,算无遗策。其人实在不容小觑,必为陛下除之。速来行事坦荡的王猛定下了此生最为阴狠的计谋。

洛阳城下,前秦和前燕大军展开决战之时,王猛开始了他的第二步计划:重金收买曾在慕容垂家中打过工的小卒,使之诈称为慕容垂所派,持金刀为凭,传语慕容令,令其投奔前燕。

慕容令并不知道父亲和王猛结义的事情。故人有言,金刀为证,惊疑不定之余,思前想后之后,慕容令决定再次反水,连夜投奔前燕。

慕容垂在得知其子叛逃的消息后于出逃途中被捕。

王猛几乎要成功了,布局完美无瑕,效果显著明了,略施小计即陷盖世英雄于


状态提示:22.前燕灭亡 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