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迈买铁里等人的影响,因难忍沉重的税赋,拜城的艾沙衮拜孜等人率众起事。
因不堪官府非人般的残酷压榨,和阗(和田)金矿的维族矿工暴动。
因“交课苦累”和“徭役深重”,喀日噶尔(喀什)铜矿和垦区的民众举旗造反。
因阿奇木等伯克强行“摊派回众银两”,叶尔羌(今莎车)的百姓奋起反抗……
当年的满清乾隆时期,在平定了准格尔部和回部的叛乱后,满清朝廷在新疆地区设立了最高军政长官——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也就是习惯上所称的“伊犁将军”。
一七六三年,满清在伊犁的河北岸兴建了一座城市,并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惠远城(今霍城南)”。从此,惠远城就成了伊犁将军的驻节地,统辖着新疆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直至帕米尔等地区的一切军政要务。
而如今就在这里,以杨三星、马二等回族首领所率的民众,居然也联合了驻防绿营内的回族士兵,“抢劫库存军械,杀毙兵丁”一并开始向满清的统治发难。
正是在新疆各地的这种民众的反抗运动发展的如火如荼,已成燎原之势的大环境下,从西宁赶着前来要“开发新疆”的妥明,到达了哈密,他很快就与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哈密当地的民众“融在了一起”,并取得了当地民众的极度信任。
在妥明的指导下,哈密暴动。
不能不说的是,妥明在进入新疆后的创业初始阶段中之所以能够表现的如此精彩,归根到底,这都与他在河州曾为太平天国政府工作的那段期间里所得到的磨练和所受到熏陶是密不可分的。
他将自己所理解的太平天国政权的那些政治主张,认认真真地挑挑拣拣了一番,为我所用。然后再把他最为擅长的嘴皮子功夫,巧妙地与哈密民众的**热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转眼间就成了一个能够解救全天下所有穷苦穆斯林的“真主的代言人”。
因此,尽管新疆烽烟四起,暴动成风,但是,经过妥明亲自指导的哈密暴动,是迄今为止的新疆的所有民众暴动中,却是唯一一个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的暴动——“打倒一切官府,建立一个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天下大同的清真国”。
还是在妥明的统一指挥下,一八五七年四月底,哈密的暴动军团团围住了哈密城。
当满清的哈密办事大臣为到底是战与和还在犹豫难决的关键时刻,妥明再次祭起了想做大事者必定敢于下大赌注的大旗,不顾众人的一再劝阻,在成千上万双惊愕和不安的目光的注视下,毅然决然地“只身”进入了哈密城。
大清国早已经不在,尔等即便愿意再折腾下去又还能如何?
妥明的大义凛然与“大清国”覆亡的骇人消息,彻底击垮了哈密城内满清官兵的意志。
以哈密办事大臣为首的千余满清官兵不战而降,并受到了“优待”。
而身为妥明的穆斯林同胞的哈密王伯锡尔,尽管最后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冷酷的现实,但还是被安上了一个“回奸”的罪名,死在了暴动者们的刀下。
这一下,妥明简直就成了人们心目中地地道道的“真主的化身”。
不动刀兵就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哈密,于是,暴动者们的激情愈发高涨的不得了。
拿下巴里坤,西征迪化,夺取伊犁……
妥明却并没有被眼前的这点儿小胜冲昏了头脑。
妥明很清楚,地处西域桥头堡的巴里坤,自古就是一座集军事、经济、商业和文化于一身的重镇,又是满清震慑新疆的大本营。
无论是当初满清大军出师伊犁平定准噶尔,还是出师天山南麓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其前锋部队或是驰援部队都是从巴里坤出发而始终确保了新疆的完整和统一。
所以,一向城池坚不可摧,驻军众多的巴里坤,以自己眼下的实力,就算是再能联合上巴里坤周边的暴动队伍,那也绝不是一块轻易就可以啃得下来的骨头。
当然,他也可以像对付哈密城中的满清大员那样故技重施,摆事实、讲道理,把那些都已经成了丧家犬,却始终还浑然不知的满清官兵们收为己有,或是变成自己的伙伴儿。但用在哈密的这丹妙药能不能对巴里坤起作用,毕竟还是个未知数。
其实,连妥明自己都知道,他在哈密城中的成功,仅仅是一次不应再重复的侥幸。那只是一场为了涂脂抹粉,把自己向“穆斯林兄弟们的救世主”成功转化的大赌博。
现在的妥明可不愿意再冒险,更主要的,他暂时是很不愿意为这些“小事儿”浪费掉自己宝贵的时间。
他得跟太平天国的军队比脚力,要在马文义还能替他做做屏障的这段难得的大好时机中,抢得先机,尽可能地去为自己开拓更大的地盘,养足自己的实力。
否则的话,又何以跟太平天国争锋。
当然,对于即将变成自己身后的一颗硬钉子的巴里坤,如果不加以解决掉显然也是不行的。
于是,妥明力排众议,他一面安排苏皮盖统领着哈密的回军加紧在天山南麓扩张势力范围,借以养精蓄锐,一面派出信使日夜兼程赶赴甘肃,请求“西宁穆斯林王国”尽快以一部“圣军”支援哈密的回军,并力夺取巴里坤。
而他自己,则在布置妥当了这一切之后,先是火急火燎地赶往了吐鲁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