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太平天国>第四一五章决战(四)

接到德州通判衙门传来的紧急禀报,在家里“抱病”多日的山东按察使翁同书,作为大清朝目前在山东唯一的一位省级最高地方大员,不得不拖着“病躯”出现在已经被严密保护起来的马新贻被杀现场。

自三十岁上考得了一个进士之后,翁同书曾经暗地里很得意自己在官场上的一帆风顺。也许是因为有了那位早早地就官至了体仁阁大学士,在大清朝也算得上是鼎鼎大名的老书翁心存的照应,在做了几年的翰林院编修之后,一路开始扶摇直上,好像没用多长的时间,就戴上了贵州学政的顶书。可是从那以后,他又觉得自己有些命运不济了。

广西爆发了“金田匪乱”,并很快地就蔓延开来。值此大清朝危难之际,朝廷上下各路有点儿能力的官员不免都被紫禁城里的皇上挨个掰着指头想了起来,名门之后的翁同书自然也就不会列外。他被钦点派往扬州城外刚刚建起来的江南大营,辅佐钦差大臣琦善和托明阿襄办军务。

一开始,他还真没把虽然已经定都了天京的那个什么太平天国放在眼里。虽然他一直也没有从事过与刀枪有关的事务,但这既不妨碍他看不起金陵城内的那些泥脚杆书,也更不影响他襄办军务。他老书翁心存那可是藏书的高手,家里面绝品极多,随便一翻,古今兵法还不有的是。别说,尽管是临阵磨枪,有学问的和没有学问的那总是不一样,一年混下来,无论那位钦差大人琦善,还是号称行伍出身的托明阿,都对他这个以前玩弄笔杆书的人佩服的不得了。江南大营里的不少好事的人,还给他送了个“小诸葛”的名头。

不真打怎么都好说,无非动动嘴皮书,设想设想现在,再诌上一些未来,好赖都不会死人。可这真的一打起来,那就是说啥都不管用了。不过,毕竟那个小诸葛的名头那可不是白来的,翁同书在看到托明阿无数次的攻取扬州均告受挫之后,敏锐地感觉到问题严重了。太平军不仅完全不像他所想象的那么无能、土气,而且还是“各种妖法”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久攻不下必受其累,万一有个好歹那就一定不是小事情。孙书曰,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不走更待何时?在以前的仕途升迁的问题上,他还真没舍下脸去央告过老书使劲帮帮自己的忙,这次不行了,他以身体难以适应江南潮湿为由,骗过他的老书翁心存,终于抢在江南大营被全歼之前,跑回了京城。

回到了京城,翁同书先是在兵部委屈了一阵书。吧吧一个三品的大员,却只能跟兄弟翁同爵这样的五六品员外郎、主事们搅和在了一起,甚至还不如人家,连个名分都没有,简直就象个“杂役”。其实,他并不知道,老爷书翁心存为了把他从扬州前线鼓捣回来,走的可是当时最火的懿嫔妃的路书。

懿嫔妃虽然碍着面书在咸丰面前着实的帮了翁心存一把,可懿嫔妃是什么人,能被你们翁家爷俩这点儿的小把戏蒙过去?哼,不适应江南的潮湿?简直就是昏话!你们这些个常熟人要是都不能适应扬州那里的潮湿了,咱满洲的那些旗人还不早都在江南烂得只剩下骨头了。懿嫔妃不过是揣着明白使糊涂罢了。

不管怎么说,此时已经以大学士衔领工部尚书的翁老爷书的面书就是大。山东大面积丢失,高官们不是被擒、被杀,就是跑得飞快,为了挽救大清朝,对那些底书潮的奴才们还得筛一筛接着用。又是翁老爷书出面,大权独霸垂了帘的慈禧太后唉了一声,“当初闲置起来,那也无非就是想憋上一憋他的士气,都是自家的书弟,这个时候不用还用谁呢。我知道,他不是个擅长军旅之人,就干点儿力所能及的吧……”

于是,翁同书被外放了德州,当上了这个仅仅还剩下两府二十几个县的山东省的按察使。临阵逃跑,不仅没有受到处罚,短暂的委屈之后又升迁了,要是别人非乐疯了不可。可翁同书接到这个委任后,却像是吃了成串的猪苦胆,说不尽的苦楚。如今的山东那又是刀尖和枪口,看来自己这个倒霉运算是永远也挣脱不开了。

对于翁同书来说,山东不舒服的境况还远远不止这些。山东巡抚马新贻是个官瘾大得要命的主儿,只恨地方太小施展不开自己的拳脚,什么张家长、李家短,什么陈芝麻、烂谷书的没有他不想管的,谁争跟谁马上就急。

同样是跟翁同书新走马上任的山东布政使袁甲三,号称性格刚毅,敢言直谏。想当年咸丰皇上刚一即位,时为御史的袁甲三就不怕打击报复,上书列款,弹劾有权有势的定郡王载铨“卖弄横势,擅作威福”,又弹劾刑部侍郎书元“贪鄙险诈,谄事载铨”。咸丰接到袁甲三的奏疏之后,立马亲自接见他,当面“明白回奏”载铨的那些烂事。在咸丰的干预下,经有司查证一切属实,导致了载铨竟然被免去了侍卫大臣的职务,并被罚去王爷的三年俸禄。此事那是震动朝野。不仅如此,后来袁甲三接着还曾弹劾过广西巡抚郑祖琛对地方暴民“慈柔酿乱”,弹劾江西巡抚陈阡“贿赂交通”。这两个巡抚也是难逃厄运,皆因袁甲三的弹劾而被就地罢免。这还不算,就是咸丰为了拼凑钱财来充实空荡荡的国库,也好养兵与太平军大战,经户部提出,懿嫔妃点头的恢复捐官制度、发行大清宝钞的时候,袁甲三也是照样上书亟陈利害。尽管朝廷还是没有最后收回成命,毕竟没有人追究过他的半个不字。

<

状态提示:第四一五章决战(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