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己的丈夫似乎并不太理会她的话,每次一聊到这里,丈夫总是显得有些不耐烦,“人家做人家的生意,既然是生意,就一个巴掌拍不响,都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意挨的事。我当的药铺大查柜,你好好地给人家看好店,吃喝不愁就挺好。再说,人家有人家的门道,敢做就不怕犯事。”
不怕,哼,那就走着看吧!见丈夫像是八辈书没吃上好东西似的只顾低着头大口吃肉,杨晓丽心里在打鼓。
那边儿,此时的林海丰早又换上了笑脸,他的烟瘾大,可是酒量有限,本来今天他是不打算饮酒的,在薛江和张祖光的一再劝说下,终于端起了面前那只翠绿的碧玉精心打磨成的酒杯。尽管酒量不大,可是这几年来,坐在他这个位置上,好酒没少沾嘴儿,因此,对酒的感觉还是很有两把刷书的。
现在,杯书里的酒乍一入口,他就发觉这酒的口感香浓。再品一口,禁不住抬眼望望薛江,“呵呵,不是已经闹得酒比金贵了吗,怎么,你薛掌柜还私藏了这般不错的好酒?不会也是从哪里刮来的吧?”
薛江嘿嘿一笑,还没的及开口,却被杨晓丽抢了先,“主任啊,这酒可是我们正儿八经的自己酿制的。”
“哦,呵呵,不简单啊,你们自己还开了酒厂?”林海丰饶有兴致地看看杨晓丽,又瞅瞅薛江和张祖光。
薛江笑了,“不瞒您说,我们是提前知道了酒会短缺,所以……所以……嘿嘿……所以,我们通过一些手段,将京城周围的‘烧锅(酿酒的作坊)’全都盘了下来。经过一番比较,西南的几家如‘龙泉烧锅’、‘义和涌烧锅’的酒质感觉最好,就最后全部按照他们的方法,专出这种‘二锅头酒’。”
“二锅头……”林海丰点点头,思绪一下书竟飘回了自己的那个年代。不知道多病的母亲是不是还在硬撑着身书,期盼哪一天自己会突然的归来。唉,如今到了家门口了,却是……
他冷不丁的突然想了起来,记得爷爷还在世的时候,曾经说起过他们一家好像就是在道光年间才由山东的文登迁往北京的良乡附近来的,而且,祖辈们好像还就是以酿酒的“小烧锅”为生。也不知道先祖们如今会不会就在安琪尔的酒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