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于淇就辞别孔融,带着新老混编的一千正军外加一千辅兵离开都昌县,踏上了出城讨贼的道路。
根据这三天收集到的情报,管亥率领的青州黄巾主力在离开都昌县之后,只有小股向东前往东莱郡方向寇略,主力则是沿着维水南下,一路寇掠。
而于淇在略作思考之后,就把他的第一战放在了那一小股进犯东莱郡的黄巾军身上。
之所以选择这一小股黄巾军为目标,主要是因为于淇的军中新老混杂,一半的士兵都是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不仅没杀过人见过血,甚至连最基本的训练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于淇只能拿小股的黄巾军来当做练兵的手段了。
其实除了练兵这个原因之外,在于淇的心里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现在的东莱郡,以后的胶东半岛,那是他两辈子的家乡,于淇不想让他的家乡父老遭受刀兵之祸。
当然了,在这个原因之外,于淇还有一点小心思,那就是不想让这些黄巾军打扰了太史慈在他老母亲身边尽孝,同时也有通过打这一仗把自己的名声传到太史慈的耳朵里的想法,这样等以后再招揽太史慈的时候也是个加分项。
从都昌县出发,沿着被黄巾军破坏的乡野一路东行,在追了三天之后,终于在都昌县跟下密县的交汇处发现了黄巾军的尾巴。
北风呼号,残阳如血。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敲碎了乡村的静谧,在晌午时分从隋文处得知前方有一处村庄被黄巾军劫掠一空后,于淇就抛下大部队,带着十几名骑兵先行过来查看。
村庄不大,约莫有个七八十户的样子,这种规模的村庄在北海国以及东莱郡比比皆是,几乎都是一村一姓,以宗族为核心形成的聚落。
踏过残破不堪,沾染着斑驳血迹的村头,五名之前被隋文留在村里负责搜寻的骑兵迎了上来,面色沉重的冲于淇行了一礼之后摇了摇头,悲愤的道:“鸡犬不留。”
于淇环顾周遭,入眼的景象让他怒火攻心,气的两个太阳穴一鼓一鼓的,虽然这一路上行来已经见惯了这样的景象,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难以自抑。好不容易压下心中的怒火,于淇沉着脸问道:“那些贼人现在在哪?”
有骑兵伸手遥指东南方向:“在离这七八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几千个黄巾贼今晚就待在那里。”
看了说话的骑兵一眼,于淇点点头示意知道了,心中想的却是该挑选几个机灵的苗子培训培训,以后用作专门的斥候来用,这些骑兵到底不是专业的。
什么叫“几千个贼人今晚就待在那里”?
几千到底是多少?两三千还是七八千?那里?那里有什么情况?地形地势如何?黄巾贼中的人员结构是什么样的?武器装备的情况如何?尤其是有没有骑兵的存在?在村子里是怎么分布的?附近短距离内还有没有与之相呼应的黄巾军等等情况都是未知的,这叫于淇怎么安排接下来的行动?
招呼过隋文过来:“你在这里等着,等大部队过来之后立刻让他们埋灶做饭,你挑选几个机灵的骑兵跟我过去侦查一番。”
这也就是面对的是流寇般的黄巾军,如果面对的是正规的军队,于淇哪敢让他们生火做饭,只能是冷水就着饼子填饱肚子罢了。
“对了,村子里的水井如何?”
看着面面相觑的一众骑兵,于淇只好吩咐道:“去找找村子里的水井,如果没有水井或者水井不能用的话,就赶快去附近寻找水源。”
说话间,三名年轻的骑兵被隋文挑了出来,于淇带着他们往东南方向疾驰而去。
将战马系在树上,于淇暗自庆幸他穿越的地区是战乱较少的青州东部,战乱少,灾民就少,如果是近十年来经受了兵荒马乱洗礼的中原地区,可没有眼前如此茂盛的茅草,以及还带着树皮的大树。据说中原地区的流民为了果腹,草根树皮统统不放过,流民所经过的地方,那才叫一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里是一条距离黄巾军驻扎的村庄有一里左右的小土沟,拨开一人多高的芦苇,一边警觉的四下观望,于淇一边带着三名年轻的骑兵往村庄摸去。
“你们几个有人识字吗?”
三人没料到于淇会突然询问这个,猥琐的身形登时一顿,面面相觑后,一个年岁稍长一些的骑兵嚅嚅开口:“俺……俺会写自己的姓。”
另一个骑兵瞄了于淇一眼,紧接着低下头道:“俺也一样。”
神特么俺也一样,你倒是会省事,于淇瞪了这个骑兵一眼,继而把目光投向最后那名骑兵。在于淇灼灼的目光注视之下,那名脸色尚显青涩的骑兵,满脸涨红的松开仅仅攥着腰间横刀的一只手,把两只手伸出来叉开五指道:“俺……俺以前偷偷听过村里的先生授课,认得……认得十几个字。”
看着伸到眼前使劲张开的那双手,再看看那名年轻骑兵羞涩却努力扬起来的充满认真与渴望的脸庞,于淇笑着把他的手推回去,顺手摘掉了蹭到他头发上的几丝芦苇絮:“我知道了,你们的姓名是什么?”
三人各自报了一个朴素的、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姓名,刘二狗——于淇记住了最后那位年轻骑兵的姓名。
继续谨慎前行,于淇低声把斥候需要做到的工作跟他们大体说了一遍,不用回头看,于淇也能猜到他们脸上懵逼的表情——俺们不是骑兵吗?只要会骑马砍人就行了?怎么还要懂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