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一脸痛心的样子,道:“章相此言有理。朕也很想相信此乃栽赃陷害,不过,这些信件乃是在他宫内的屋子里发现的,难道朕的宫内有人陷害朕的弟弟不成,又或者,是朕自己在陷害他?”
章惇顿时哑口无言,不要说他不太相信赵煦会陷害自己的弟弟赵似。就算他真的怀疑是如此,这话又岂能轻易宣之于口?
他连忙奏道:“内侍之中,龙蛇混杂,自古都是有忠有奸。陛下和简王之间,兄友弟恭,既是君臣,又是兄弟,关系自然非同一般,不可能会有栽赃之事,只是那宫内的内侍却未始没有祸害人的心思。陛下烛照万里,请务必明察!”
赵煦轻轻咳嗽一声,不住点头,道:“爱卿老成执重,朕欣慰得很。不过,唉——老爱卿有所不知。这郝随前几日不是身死了吗?开封县令李唐在谳讯此案的时候,居然发现了这差不多内容的一封信。章相啊,章老爱卿,朕虽然身为一国之君,可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感情的人哪!朕和简王自己一年难得见上几次面,虽然你所说的兄友弟恭很难称得上,但一点兄弟情谊总还是有的。若不是得了确切的证据,朕哪里敢相信这竟然是真的,朕又哪里愿意相信!”
章惇见赵煦满脸激动的样子,心下渐渐沉了下去。他可不知道赵煦还有一个“儿子”,一直以为上一次的那个宣言,就是传位给赵似的暗示。赵似虽然也不是一个很满意的人选,但守成总还是有余的,所以章惇还是比较支持他。
章惇现在心下最恐惧的是,一旦赵似倒下,赵佶登位的可能性就太大了,谁都很难找出正当的理由来反对赵佶继嗣,那可就是大宋的灾难了。
略略沉吟之后,章惇说道:“陛下,这信上的内容非同小可,微臣觉得,并不能凭着两封信就给人定罪,尤其此人还是天子的亲弟,皇家的子弟。何不让简王上殿来,和开封县的县令李唐以及那位首先在宫内发现这封信的内侍前来对质。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事情讲个清楚明白了,也好让大家信服。”
赵煦毫不迟疑地答应:“章相此言,正合朕意,朕今日选择在早朝之上把这个话题挑起来,就是为了给朕的十三弟一个当着大家的面把事情讲清楚的机会。若是他能把这一切解释清楚了,朕不但不会怪罪,反而会亲自向他赔罪——”
他还有下半句没有说出来,若是赵似不能把这个事情讲清楚,后半生,遭到拘禁恐怕就是难以避免的了。到那时候,什么皇祚,什么江山社稷都已经不是他能够关心的事情了,他唯一需要关心的是,自己后半辈子还有没有机会重获自由。
看见章惇无言,赵煦立即命人去宣这三个人。
童贯是第一个到的,他本来就在宫中侍候,一直就侯在宫外,自然是一宣就到的。
李唐没有过多久便也到了,他此时刚刚起床吃完饭,还没有赶赴县衙,宫里的内侍刚刚进门,他正在出门,倒是侯了一个正着。
但是,大家等了许久,今日这场戏的主角简王赵似却还没有到。群臣中难免出现了一些不耐烦的情绪。他们年纪一般都较长,加上长期养尊处优,多站一会子,身子自然会感觉不舒服。要不是圣驾当面,说不定已经有不少人骂开了。赵煦也渐渐开始显得不耐烦,又派了几批人前往催促,直到一个多时辰之后,赵似才露面了。
原来,赵似昨夜不知为何喝得大醉,内侍们去传旨,服侍他的内侍也不敢禀报,因为这位十三大王性子是十分暴躁的,下人们一旦惹得他不快,非打即骂,出手很是厉害,下人们都对他害怕得很。而宫内的内侍也只能在他的卧房外面轻声叫唤,不敢冲进去,毕竟他还是皇子皇孙,不要说如今还没出事,就算是出事了,最后会如何处置还说不好。不管如何,作为一个宦官,还是不能得罪他这样的人的。
而后来前去促驾的宦官则是知道赵煦的焦急之情,虽然心中尚有顾忌,却也管不得那么多了,愣是冲进去把他叫了起来。
赵似虽然是皇子,但文德殿还是第一次到,见了东西两班文武严肃的表情,他心下不免有些忐忑,最后残存的一点醉意也立即消散了。在众人瞩目之下,他规规矩矩地向赵煦行了礼。
赵煦淡淡地看着赵似,道:“罢了!你若是还在内心里尊敬朕这个哥哥,尊敬朕这个皇帝,那就是不施礼也无所谓;若是你心中没有朕,就是天天给朕一百个头,都是虚的。”
赵似也不是笨蛋,一听此言不善,冷汗就流了出来,再想想今天这阵势,他心下就越发乱了。他定了定心神,道:“是!”
赵煦坐在上面,把赵似的脸色看得清清楚楚,他轻声说道:“你是朕的同胞兄弟,你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自己说吧!若是你能够坦白承认,把事情交代清楚,朕可以既往不咎,就当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赵似一听此言,心下顿时笃定了自己勾结内侍的事情泄露了。这种事情一旦泄露出去,就算是赵煦说过不追究,事实上又怎么可能不追究?他唯有死赖到底,以期待赵煦手中没有确实的证据,才好蒙混过去。
当下,赵似一脸懵懂地说道:“不知陛下所指何事!”
赵煦脸上露出嘲讽的笑意,将一封信交给殿头官,道:“拿下去给朕的十三弟看看吧!”
赵似接过那封信一看,饶是他早有心理准备,还是感觉到了自己的心里“咯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