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抗日之铁血河山>第二百六十八章 首战豫中(4)
细算计了一下,日军为了对付刘家辉,不算在其他方向进行牵制性作战的师团,仅仅在针对28集团军,日军居然准备了近六个师团的兵力。不算这些部队,就连还在包头的第三战车师团的另一个战车旅团也接命令。正在南下途中。

日军占领车已经全部停运,一列列军列正在向河南境内快速的开进。同时由关东军调过来的几个铁道联队冒着美军地空袭和十八集团军部队的破袭,正在对遭受到破坏的陇海铁路和平汉铁路河南段损毁线路抓紧时间抢修。以保障增援部队能够迅速赶到。

对于日军此次的大动作。军委会也察觉到了。为了策应28集团军作战,守住河南这个陕西和四川的门户。更是为了挽回在豫中会战中丢掉的国际影响,军委会这次也下了血本。

如果一场会战惊动了自己现在最大的援助国美国的一把手,美国总统,即便是最高当局在怎么舍不得,也只能掏出老本了。那个该死地,嘴巴相当快的美国中将,在得知日军主力正在向河南集结之后。居然第一时间上报给了白宫。

不仅如此,还亲自跑到一战区,美其名约是观察自己辖区部队的实际战斗力,实际上去督战。并再三声称自己作为中国战区参谋长,有权知道自己部队战斗的情况。

有了缅甸的前车之鉴,最高当局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在让他掌握指挥权了,但是又拦不住。只能无奈的电告已经担任一战区司令长官的陈部长。对这位中国战区参谋长,妥善照顾。严密保护,用心安置。谨慎从事。

意思就是你要好好照顾这位太上皇,千万不要让出任何事情。但是无论如何不能让他摸到兵权。对于他地所有命令一定要谨慎。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最高当局知道陈部长会明白他地意思的。

后来不知道谁告诉最高当局。要想能制约住这个美国人,靠别人是不行。中唯一敢噎地他说不出来话的将领,只有那个胆大包天,连英国人都敢缴械地刘仲德可以制的住他。

平时固执地很,这时候却从善如流的最高当局在详细地向军统那位老板了解到两人相处的情况之后,当下立即下决心,按照这个美国中将的要求,将他扔给了刘家辉。

陈部长正为这个一到一战区之后,便乱发脾气,到处插手,处处看不上眼的美国中将头疼的时候。接到最高当局的命令之后,立即派人象甩掉一烫手山芋一样,派了一个团的部队越过日军战线,将他送到了临汝,刘家辉的司令部。速度快的连知会一下正在水寨一线观战的刘家辉都没有。

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等刘家辉从水寨返回自己的集总之后,才发现那个美国老头正坐在他的司令部中悠闲的喝着茶。并对刘家辉表现出来的相当明显的不欢迎态度,全当没有看到。

为了保证这次规模比原来历史上扩大化的豫中会战能够取胜,军委会不仅自九战区抽调了第军,六战区抽调了1十三集团军,以及军委会直属的7这样的精兵强将。

就连从缅甸撤退回国之后,一直在四川休整补充训练,装备了一个以坦克为主要装备的快速纵队,一直做为压箱之宝的第5集团军都派了出来。陈部长也将退至豫西的各军,挑出尚有一定战斗力的几个军,特别是建制最完整,损失最小的13军也派了出来

同时在军委会的要求之下,美军向靠近战区的湖北老河口、恩施,陕西西安几个机场集中了大批作战飞机。已经略微恢复了一定元气的中国空军更是倾巢出动。\\此次会战吸引了占中国空军百分之九十,驻华美国空军的百分之六十的兵力。

此次美军空中支援的强度和力度之大,在相当罕见。甚至在那位中国战区参谋长的要求之下,驻华美军航空兵甚至将原来用于准备对日轰炸,刚刚抵达中国的炸机都派了出来。配合中国空军以及美军驻华航空兵的炸机和击机对日军纵深补给线进行轰炸。

是出手果然有力度,其强大的载弹量和凶猛的自卫火力以及超长的作战半径,对日军后勤补给线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日军虽然集中了几个铁道联队抢修被损毁的铁路,但是其赶修的速度,根本跟不上铁路线被炸地速度。到会战的后期,日军只能放弃铁路运输的手段。

在加上美军从西南太平洋战区调集过来地,在欧洲战场大显身手。但是在太平洋战场上却因为地形限制而基本没有发挥作用的炸机的陆续参战,日军的处境日益艰难。

整个日占区通往河南的每一条公路,每一条铁路、每一个机场都成为中美航空兵的轰炸目标。日军战斗机经常刚刚起便被占据数量和质量上优势的,早就在他们脑袋上盘旋已久的美军战斗机一拥而上,进行群殴。

这是一场实力绝对不均衡地空中战斗,依靠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此时的美军战斗机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是驻华日军陆军航空兵可以比拟的。到了会战中期,河南的天空上在也没有一架日军飞机的影子。

中队自七七事变以来,还是首次得到如此完备的空中掩护。而日军则品尝到了中队曾经饱尝过地苦果。日军航空兵在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出战役之后。日军只能依靠少量地,数量极为有限的高射炮维持战斗。

河南战区逐渐形成了天上以美军飞机为主,地面上是中国陆军地战斗局面。还很弱小的中国空军,只能充当此次会战地配角。

在美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占据绝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八章 首战豫中(4)--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