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莫名其妙的火爆,令刘凯有些措手不及。
这段时间生产出来的肥皂,基本上都是练手之作。换句话说,相当于试生产,为的是能够更多地熟悉肥皂的生产流程。
既然打算把肥皂当成奢侈品去卖,品质没有保证可不行。
无论是功效、颜色、味道、外型或是包装,刘凯都亲自参与了设计,加入了许多后世的元素,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只是现有的情况,已经无法让刘凯继续下去,他只能将计划重新进行调整。
肥皂厂暂时还建不起来,只能先弄个小手工作坊顶上。
不过其中的重中之重,却是保密问题。
肥皂的生产原理太过简单,利润又太过丰厚,若是泄露出去,对于现在的刘凯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与汤若望探讨了一整天,刘凯才将肥皂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拆分。
还招来一些本分老实的佃户,让他们每人只负责其中一个工艺,并禁止这些佃户们私下里讨论肥皂的事情。
而其中最为关键的皂化反应,刘凯则让汤若望带着小太监们负责。
除此之外,刘凯还让常威带着护卫们在庄子里巡逻,防范佃户们私下与外人接触。
凡是能够想到和做到的,刘凯都安排了下去。之后需要费心的,就是如何提高肥皂的产量了。
毕竟,没有谁会和钱过不去。
看着手中账本上新增加的三百五十二两白银的进项,刘凯笑的有些得意。
这还仅仅只是开头,好戏……还在后面呢!
………
肥皂的定价为每块白银一两,这个消息在皇庄的高层中传开了。
曹化淳深谙厚黑学的精妙,不但不以为意,还把这件事当成今后为人处世的范本;
王承恩和左良玉有些雀跃,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够挣到钱,就是好事情;
常威考虑的是皇庄和刘凯的安全,至于钱,完全没有概念;
对肥皂最为知根知底的汤若望,据说一个人悄悄躲在漆黑的房间里呆了一整天,出来的时候,右手已经抬不起来了。
最为擅长打听小道消息的王承恩说,汤若望深感罪孽深重,画了一晚上的十字……
徐光启倒是没说什么,只是将烟袋锅的铜头吸得发红,然后找到了刘凯。
看到徐光启一脸的面无表情,刘凯心里就有些打怵。
老头别看年过六旬,身体却是格外的硬朗。不但耳不聋、眼不花,还能跟着下地干活。自己这小胳膊小腿的,未必是人家的对手。
再加上老头手中滚烫的烟袋锅……
所以没等老头问话,刘凯就竹筒倒豆子地主动招了!
“老师,您觉得咱大明如今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徐光启找到一把椅子坐下,依旧是默默地抽烟,一言不发。
“咳咳!”
刘凯尴尬地咳嗽了两声,只得继续往下说。
“据弟子观察,我大明如今最大的弊端,是贫富差距过大。
从家庭的角度去看,贫穷者,房无一间,地无一拢;富裕者,身家百万,却只能算是中等。
从国家的角度去看,北方灾害不断,百姓日渐穷困;可南方却是工商业发达,百姓只要不是游手好闲,就能衣食无忧。
同处一个国家,却出现如此极端的分化……老师,这样的情况正常吗?”
尽管知道刘凯打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意,可徐光启依旧被刘凯的说法深深吸引。
与很多不通时事的学者不同,徐光启对于政治有很深的理解。
可是如刘凯这般,仅从贫富的角度去看待家庭和国家的,徐光启还是首次听闻。
徐光启将烟袋锅里的烟灰倒掉,稍稍坐直了身体。
“说吧,老夫就听听你的高见!”
见徐光启收起烟袋锅,刘凯暗暗松了一口气。
大明的老师对学生,可没有不许体罚的说法。相反,大明从上至下讲究的都是棍棒出孝子。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老师发现学生犯错误了,是舍得下死手的。
君不见一点小错,私塾的先生都会将学生的手心打肿。
三十几文钱的东西卖一两银子,这如果不算奸商的话什么才算是奸商?不把刘凯打个半死就不是徐光启了。
刘凯亲手端来一杯茶水放到徐光启身前,略微沉思片刻,才缓缓说道:“调节两极分化,最有效的手段,实际上是税收。
富裕的人多交税,贫穷的人少交税。甚至用富人的这部分税收,反哺到穷人身上。如此,才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平衡。
可我大明如今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南方工商业发达,商人们却几乎不交税。北方年年灾祸不断,税收却一日重过一日。
越富者税收越少,越穷者税收越重。
导致我大明现在的税收,别说与唐、宋相比,就是与太祖洪武之年相比,也是远远不如。
朝廷财政之困难,连军饷都时常拖欠,就更别提兴修水利,修桥铺路等事情了。
只是……我大明真的很穷吗?”
说到这里,刘凯的脸上略微带着一丝的讥讽。
“大明现下的情况,老师比弟子更清楚。朝廷但凡想要收些税,总会有一群人站出来,大声高呼‘不可与民争利’。
可是……所谓的‘民’又是谁呢?
户部入不敷出,百姓日益困苦,国穷民穷,可很多人根本就不理会。相反,他们私下里却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弟子听闻,某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