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络游戏>锦绣农女:捡个将军来种田>第460章 国公夫人的心思
崔氏一族的算计,那位她作为妻子,定然是要夫唱妇随的。

大燕国的规矩,嫡尊庶卑,原配留下的嫡子在成年娶妻之后,续娶的继室便不能再继续掌管管家之权,必须将手中的管家职权交出来,交由新过门的原配嫡子的妻子。

也就是说,续娶的继室,在原配嫡子成年娶妻之后,就得退居二线养老,做个含饴弄孙的闲人。

应国公府的世子夫人,她那位不曾见过的继室婆婆,打理应国公府后院多年,尝到了个中不少的甜头,只怕是不会轻易的交出管家职权的。

此外,崔氏可是有两个女儿,如东宫做太子殿下的侧妃,太子殿下是一国储君,是未来的天子,崔氏母凭女贵,定然心中是十分傲气的。

崔氏膝下也是有儿子的,虽然不着调,低阿西这个原配嫡子一头,但终究是嫡子,在原配嫡子英年早逝的情况下,是能继承家业,继承爵位的.......

为了儿子,崔氏只怕是不会善罢甘休,不会轻易的就交出管家职权的,毕竟......

大户人家的管家职权,那可不仅仅只是管理着一个家的日常生活开支,和小门小户的管家婆是不同的。

拥有管家职权,身份上受人尊敬,被人高看几分,同时也能给亲生的儿女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好处!

换成是她站在崔氏的角度,也是不会轻易的就交出手中的管家职权,从人人尊敬的官家太太,变成一个闲散,每月领着一点月例的闲人.......

百里果儿心中如此想着,越发的坚定,她要尽快的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人手,为日后在燕京城的生活,准备一份底气。

此时此刻,千里之外的燕京城,东大街应国公府府邸之中,国公夫人的院子里头,应国公和其妻秦氏,夫妻二人同床共枕,躺在床榻之上,二人虽然躺在同一张床上,但却是心思各异的。

昏黄的灯光之下,映照在老夫妻二人面上,二人都是心事重重的样子。

年过六十的应国公和其妻秦氏,因为人老了,加之为儿孙担忧,思虑的东西太多,故而睡眠质量不怎么好,经常会失眠。

这些日子一来,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使得两人本来花白的头发,越发的白了许多......

“老爷,你说咱们应该怎么办呢?按理说,玄羽那孩子娶妻之后,家中的管家职权便该交给玄羽媳妇的,可是玄羽媳妇自由生长在乡下,管家之事,只怕是无法着手。”

一个乡下丫头,哪里见过什么大世面,如何能管理好偌大的应国公府后院呢?

国公夫人秦氏面上欲言又止,目光小心翼翼的望着丈夫应国公开口,眼中快速的闪过一丝算计。

本以为她同胞妹妹的嫡孙女谢倾城,谢家嫡孙女,长乐长公主的亲生女儿,太后娘娘的外孙女,会成为她的嫡孙媳妇,不曾想,定了有十年的婚事,临了临了,却是出了变故。

两家连聘礼嫁妆什么的都准备好了,就等她的孙子归来,不曾想,凭空的冒出来一个青阳郡主,生生抢了她外甥孙女的婚事,使得谢倾城做不成她的嫡孙媳妇。

因为这件事情,害得她在娘家人,在同胞妹妹面前,没脸见人......

她年过六十,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一旦她死了,秦家和贺兰家的姻亲关系便就此断了。

秦家虽然也是侯府,但是这些年越发的没落了,空有侯爵之位,并未无实权。短短三四十年的时间,在燕京这天子脚下,已经从昔日的一流世家,沦为如今的四等五等世家了!

作为秦家的姑奶奶,她也曾费心的为秦家谋划过,也曾想着让丈夫帮衬秦家一把,奈何她的丈夫打心底里头瞧不上她娘家的那些人,即便是在她的枕边风劝说之下,同意和秦家亲上加亲,要么是让国公府或者是贺兰家的庶子娶秦家女儿为妻,要么是让贺兰家的庶女,嫁入秦家为媳妇。

庶子庶女,卑贱的存在,怎么能把贺兰家和秦家牢牢的绑在一起呢?

为了娘家的以后,国公夫人秦氏不得不走曲线救国的道路,不得不压下心中的成见,不得不暂时搁下和宫里头太后娘娘多年来的恩怨,从和她娘家秦氏一族关系紧密,太后娘娘嫡亲女儿夫家,谢氏一族这边着手。

谢家的嫡孙女,她那位同胞妹妹的嫡亲孙女谢倾城,素有大燕第一美人的称谓,加上谢倾城的母亲是太后娘娘的嫡亲亲女儿,长乐长公主,与贺兰家也算是门当户对的。

国公夫人秦氏便早早的替家中嫡孙子和胞妹的嫡孙女定下了婚事,如今就待三媒六聘,谢家嫁女,她们贺兰家娶媳。

不曾想,人算不如天算,这门天作之合,郎才女貌的婚事,却是一拖再拖,最终生生的黄了......

太后娘娘懿旨赐婚,此事断然不可更改,她们应国公府和谢家已然翻脸了。

谢倾城作为谢家的嫡孙女,长乐长公主的女儿,更是被皇上指婚给了三皇子殿下,也不可能再进应国公府,给她嫡亲的孙子做妾了,为了继续维持秦家和贺兰家的姻亲关系,秦氏只得绞尽脑汁的另想办法。

她们应国公府虽然还有一位正儿八经的嫡子,但是继室所出的嫡子,和原配所出的嫡子,终究无法相提并论的。

此外,崔氏这个继室所出的嫡子,崔氏那愚蠢的女人,急吼吼的和崔家定了婚事,如今更是传出了崔氏那名和贺兰玄凌这继室所出的嫡子,定亲的女子,怀了她们贺兰家的骨血......

若是贺兰


状态提示:第460章 国公夫人的心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