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奇迹之轮回>第十一章 歪打也能歪着

以殷丞的判断,诸葛亮制作的木牛,在牛肚子里应该分为完全隔绝的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是用來装东西的,一般情况下装的是粮草,下面一层则是安装了控制木牛行动的各式机括,当木牛受到牵引时,这些机括就能引导四条牛腿做出抬起、前出、下落等简单动作,也许还能做小幅度的左右摇摆,既然木牛可以自行迈步,那么牵动它就不必花太大的力量,既不需额外负担车辆的载重,又不必花大力气來牵引,所需用到的马匹当然会少很多。

至于说穿梭于蜀道之间,牛的体形比四轮马车要小很多,它完全可以出沒在窄小的蜀道之中,而且,相对于普通两轮马车來说,木牛流马还有一个优势,两轮马车牵引的马匹数量若是超过一匹,就必定会出现两马并排的局面,不然车辕无法架设,木牛流马就不同了,无论使用几匹马进行牵引,完全可以作收尾相接的一字排列,这样也就可以减小队列的宽度,更利于行走于小路。

通过简单的计算,殷丞认为木牛流马最合理的配置应该是四马十牛,也就是由四匹马进行牵引十匹木牛,一头木牛的装载量要略少于两轮马车,差不多应该是三牛对两车,三十头牛需要十二匹马,在装载量相同的情况下,二十辆车却需要四十匹马,最少也要二十匹马,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还有一点,马车装运是把粮草袋层层堆叠在车里,再用绳索进行捆扎,其重心极不稳定,行进途中也容易翻覆,特别是那些颠簸的小路,而木牛是把粮草散装在牛腹之中,其重心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动,只要不是快速急转弯,一般不会出现翻倒的情况,也就是说,木牛运输队不但沿途消耗比较少,而且它的行走速度还要比马车运输高出不少。

木牛流马的优势还不止这些,在蜀中从事运输,木牛流马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对地面条件的依赖要远远小于两轮马车,马车或者木牛本身的自重可以看作是一个朝向地面的压力,它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是多少还要取决于它和地面接触的面积是多大,木牛四个宽大脚掌的总面积明显大于马车车轮接触地面的面积,也就是说,在装载量相同的情况下,木牛陷入地面的概率要比马车小很多,出现‘难以自拔’的情况也会少很多。

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殷丞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判断应该有个**不离十。虽然还不敢说和诸葛亮设计的一样,起码会是最接近事实的一种假设了。

现在殷丞已经在蜀中扎下了根基,如果不把木牛流马给‘仿制’出來,那就太对比起自己了,木牛流马的原理很简单,利用的都是些基础的物理知识,这还难不倒殷丞,在大致确定工作原理之后,需要解决的就是牛腹中的机括究竟是什么样的构造。

这些机括只需要能控制牛腿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应该不是很复杂,不外乎使用一些例如曲柄、偏心轮、连杆、齿轮一类的小型机械部件,尽管殷丞现在还沒有具体的设计方案,但他很有信心能把它顺利完成。

设计当然要花图纸,可花图纸总得要工具吧!殷丞哪來绘图仪器啊!一切还得从制作工具先入手,他用两根木棍先做了一个超级简陋的圆规,有了圆规就能画出标准直角,有了直角后,第一把三国时代的三角尺就问世了,随后殷丞还利用等分的原理做了一只量角器,有了这些东西,绘图就差不多可以进行了。

设计是开始了,可进度却远低于殷丞的预计,由于沒有合用的制图纸,丝绸之类的材料又有弹性,殷丞的绘图只能在打磨平整的木板上进行,短短十几天下來,被殷丞废弃的木板就堆得像座小山,之后,木板的制造甚至跟不上殷丞的消耗了,同时,因为毛笔不利于画出直线和圆弧,殷丞使用的是烧制而成的炭条,粗粗的炭条画出的粗线很是影响绘制的精度,也给殷丞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两个月后,尽管各方条件极其简陋,但是在殷丞不懈地努力下,木牛流马的研究重点已经从单纯的设计转向试制,试制和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題都会接踵而來,有时一个零件产生的误差甚至会推翻整个设计思路,最终导致必需由头至尾的从來一遍。

道路曲折、前途漫漫,不过事实证明只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万事都有成功的可能,在经历了半年的煎熬后,被殷丞命名为107号的实验木牛,在健马的牵引下终于迈出了成功的一步,看着木牛生涩而蹒跚的脚步,殷丞忍不住叹道――这是木牛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为了木牛流马的诞生,整整半年时间里,殷丞一直把自己关在自家的后院,只要沒有火烧屁股的事,他是谁也不见的,现在总算是得偿所愿了,木牛流马在殷丞的手里重见了天日,这让殷丞产生了无与伦比的自豪感,完全忽略了即便沒有他,貌似日后诸葛亮也会发明的吧!

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殷丞离开后院來到了府衙的议事大厅,他想了解一下近來有什么新的情况发生,知道殷丞顺利‘出关’,第一个闻讯赶來的是董和,同时也给殷丞带來了太多意想不到的消息。

殷丞在研制木牛里面之前,唯一由他亲自布置下去的任务就是招募人才的事,现在半年过去了,是好是坏也差不多都有了结果,董和向殷丞禀告的就是这件事。

原本殷丞以为董和会找一批人來,然后把自己提供的名单分发给他们,让这些人拿着名单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 歪打也能歪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