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奇迹之轮回>第二章 稳中求胜

向朝廷上表,这是陈宫给殷丞出的主意,殷丞觉得压根是多此一举,朝廷同不同意,自己还不照样是益州之主嘛,可陈宫却坚持要这么做,殷丞只能答应,其实殷丞也曾多次询问陈宫为何如此坚决,可陈宫就是笑而不答,殷丞也只得作罢,让他郁闷的是,似乎徐庶、黄权、张松、董和等人都很清楚陈宫的目的,甚至连吴懿、赵云等武将都是一幅了然的模样,可殷丞就是想不明白,也许是自己还沒能彻底融入这个时代的缘故吧!殷丞只好这样安慰自己。

现在朝廷……呃,应该说是曹操,的回应下來了,陈宫终于向殷丞做出了解释,其实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试探曹操的反应。

从阎行那里得知,曹操马上会有大行动,为此,他连长安的安危都只能暂时不顾。

所谓的大行动,自然是指为了能给自己谋取到极大利益的一系列活动,有道是利益越大风险也就越大,作为和曹操敌对关系的殷丞,自然希望在曹操进行高风险活动时拖一下他的后腿,如果还能顺便替自己捞一点好处的话,那就再理想不过了,不过,若是真的要采取什么行动,殷丞也不是一点风险都不担的,所以有必要先试探一下曹操。

殷丞现在全取了益州,也勉强算是跻身于一流军阀的行列,对天下大事也有真一定的影响力,如果曹操的行动风险极大,连他都沒太多的成功把握,那么对于殷丞的上表,曹操很可能來个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要求,借以缓和一下彼此间的矛盾,如果曹操很有把握自己的计划能够成功,甚至不在乎是不是多殷丞这个敌人,那他自然不会同意殷丞出掌益州,毕竟朝廷下的旨意是不方便随意更改的,当然,也不排除曹操其实把握不大,但却看穿了殷丞的投石问路之计,反过來还了殷丞一个虚张声势,以此混淆视听,不过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

徐庶、陈宫等诸谋士相互讨论后认为,这次曹操对即将实行的行动应该有很大把握,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他们注意到了,有一个人在很久之前就做出过一些不寻常的举动,那个人就是刘备。

当初夏侯惇不顾洛阳安危,联合阎行灭了韩遂,此时的刘备,如果脑子沒病,或者说沒有其它阴谋,绝对不会放过洛阳这块肥肉的,只要把这两件事连起來想一想,不难看出曹操和刘备早有猫腻,用殷丞的话來说,曹操的这次行动,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以目前的势力來看,曹、刘联合,天下莫可挡者,殷丞完全沒必要硬着头皮往上面撞,众谋士的意见异常地统一,全都建议殷丞放弃扯后腿的想法,在沒有看到明显可以图谋的利益时,大可静观其变,反正倒霉的是公孙瓒。

殷丞可不是愣头青,单挑‘曹操+刘备’这样的组合,他是一点兴趣都沒有,对于谋士们的建议,自然是从善如流,既然已经决定对曹操的行动不予理会,那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当然就是努力增强自身实力了。

汉中一定,整个益州的战火就算平息了,根据事先拟订的计划,益州分治势在必行,梁州,定州治为南郑,刺史为张任,北挡曹操;巴州,定州治为永安,刺史为李严,东拒刘表;云州,定州治为朱提,刺史为百纳图;益州,定州治为成都,殷丞自任州牧,等他去了江东,则由吴懿代行其事。

政事议毕,随后开始调整军事,强击、蹬萍等外军建制不变,刘璋的十万降卒,除去补充各军战损,再剔除部分老弱病残,还剩五万可用之兵,分三万由张任节制,守御梁州,分两万予李严,驻扎巴州,这五万兵马虽然是地方守卫,但却依然隶属于外军,不受个郡县调度,至于说内军,原先项书手下的朱提卫兵,依然属于内军,只是调往成都守备,内军其余部分,由各地方自行组建,按照州治一万、郡治五千、大县一千、小县五百的规模筹备。

按照这个方案,一旦内军组建完成,其规模令人咋舌,不算各县守兵(各地守兵由地方供养,不然还将增加约十万的消耗,整个益州大约有一百四十几个县,),单单四州、二十二郡的治所,其守兵相加也将达到一十三万,这还是四个州治与所在郡郡治重合,守兵只按一万上限计算的结果,董和曾向殷丞提出异议,他认为益州根本无力供养将近二十五万的大军,治所兵数必需控制在五万以内,不然整个益州会被拖垮。

作为朱提元老、殷丞的功勋大臣,董和的意见自然不能等闲视之,可殷丞并非穷兵黩武地盲目扩张,他有他的目的,因此只能向董和耐心解释,用不了多久殷丞就要转战江东,强击军等精锐就会先后离开,留在益州的兵马将在二十万左右,而且这部分人马中,还有可能会被抽调,只要益州战后经济恢复良好,二十万大军并非不能供养,同时,在殷丞的计划中,这些兵马和战后施政休戚相关,实在不宜减少。

至于内军人数和施政的关系,那就不能不说散布益州的各式盗匪了,自黄巾起义以來,天下盗匪就沒消停过,就拿益州來说,当初那个被贾龙打败的黄巾匪首马相,就依然打着帝号躲藏在某个偏僻之所,整个益州,像马相这样的反贼数不可数,想当初单单一个朱提就有过百盗匪,其匪祸程度可见一斑。

说起施政,大部分人都知道要施仁政,降低赋税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殷丞看來,减税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手段,但整肃治安、清剿匪


状态提示:第二章 稳中求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