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唐医王>第四十二章 宅院

贞观十一年四月,魏征上《十渐疏》。

六月,尚书右仆射、虞国公温彦博薨。

刚刚当上尚书右仆射才几个月的虞国公就这么去了,在朝中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动静,毕竟一个六十三岁的老人去世,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得上长寿了。而李世民下令追赠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谥号为恭,陪葬昭陵,也给了老爷子应有的待遇。

对于这位大佬的死,李元嘉心中毫无波澜。

平时上朝的时候,李元嘉和温彦博也不过是点头之交而已。他不太想和朝中大臣们有所交集,而对方似乎对一个闲王也没什么兴趣。

不过五天后,李世民定制诸王为世袭刺史,接下来又定制勋臣们为世袭刺史,就让李元嘉大吃了一惊——把天下诸州分给亲王和勋臣们,让他们世袭刺史一职,老李这是不打算过了?

反正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李元嘉一脸的懵逼。

好在李元嘉清楚的记得,大唐一朝绝对没有这种事儿,相信应该是李世民一时脑残,很快就会被纠正回来……他不知道是长孙无忌这些勋臣们不乐意当什么世袭刺史,认为那是被皇帝“流放”,所以强烈要求取消这种待遇。

这档子事儿,也就让李元嘉懵逼了一会儿而已。

不过当李孝恭改封河间郡王,李道宗改封江夏郡王,并且迁任礼部尚书的消息从洛阳传到长安之后,李元嘉是真乐了。

礼部尚书,不就是收各国贡品的那个礼部么?

李元嘉到现在还记得,自己上赶着去找那个王珪,然后对方不动声色的把木棉花一事推个干净的情形。现在宗室名将,也是他的哥哥李道宗当了礼部尚书,那将来要是再看上哪个国家的贡品……

“不敢想,一想就是美滴很啊!”

躺在树荫下的躺椅上,李元嘉一边轻轻晃着身子,一边嘬了一口刚刚做好的冰镇果汁,心情好的差点就像哼一首《今儿个真高兴》——事实上如果身边不是站着一个柳眉伺候着,而且气温也让人分外不爽的话,他说不定真的会唱出来!

六月底的长安城,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之一。

虽说比起未来超级大都市的热岛还差得远,但是别忘了,这年头也没有空调和电风扇,只能依靠侍女们拼命的扇扇子才能带来一丝凉意。如果没有这几年积攒下来的硝石,李元嘉简直不敢想这日子要怎么过才行……

“要不然,中午让玉娘做个豆腐面条?”

听着耳畔知了知了的噪声,李元嘉开始琢磨的这顿饭该怎么吃。

一日三餐,算得上他现在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

天气一热起来,李元嘉干活儿的积极性就开始急剧降低。虽说有侍女们不惜体力的给扇扇子,还有大量的硝石可以循环使用,造出足够的冰块,但是这该死的天气还是让人忍不住升起懒洋洋的感觉。再加上如今连早朝都不用上,每天就是闷在家里,也就是吃上面能每天换着花样来了。

韩王府的厨娘,那可是名满长安的。

上辈子的李元嘉也算得上是一个资深的吃货,而且休息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给自己做顿好吃的,因此肚子里很是存了不少菜谱。现在虽然等闲进不去厨房,但是家里有玉娘这种做饭老手,李元嘉要做的也不过是把方法告诉她,然后让玉娘在厨房里一次一次的尝试就好了。

比如说豆腐这东西,自从李元嘉把制作的方法拿出来之后,家里的厨娘和几个侍女现在全都会做,而且一个比一个做得好。因为他们都知道李元嘉喜欢吃豆腐,而且早上的时候最喜欢来一杯豆浆,配上包子或者油条什么的。

豆腐面条,也是李元嘉很喜欢的一种食物。

豆腐切片之后煎的两面金黄,然后切丁之后和蒜苗一起炒熟,添水勾芡,就是上佳的吃面臊子——说起来李元嘉还真是要感谢张骞,如果不是他在汉朝时出使西域,带回来了大蒜等东西的话,他的这辈子还不知道要少多少乐趣呢……

就在李元嘉犹豫着的时候,管家韩山突然急匆匆的走进了小院:“大王,您找我?是有什么吩咐吗?”

晃了一下躺椅,李元嘉懒洋洋的问道:“老韩,新宅子那边还要多长时间才能修好?十月份的时候能住进去吗?”

天气越热,李元嘉就对自己现在住的地方越不满。

没别的,实在是太小了,家里那么多人根本就住不开。当初舅舅宇文士及也没想到李元嘉回留在长安,所以给他找的这套房子也是按照当时的人数来的,但是等留在潞州的韩山和其他下人来到长安之后,这套宅院就完全不够用了……

“大王放心,肯定能的!”

一听李元嘉问的是胜业坊那边的新王府,韩山顿时暗暗松了一口气,赶紧恭敬的回道:“虽然因为大王正在守孝的缘故,我们没法大张旗鼓的动工,但是几十个人每日不掇,王府那边差不多就要完工了……最迟七月底,一定能全部完工!”

“七月底啊……”

暗暗盘算了一下时间,李元嘉满意的点了点头。

太上皇驾崩于贞观九年的五月初,守孝二十七个月的话,就应该是结束于贞观十一年的八月初。当然了,李元嘉肯定是要打出富裕,就算八月底九月初好了,正好赶上王府的工程全部完工!

不用晾,直接住进去就好了。

反正这年头各种材料都是全天然的,没有什么化学用品,不存在还需要晾晒散味儿


状态提示:第四十二章 宅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