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独裁者天启>第0016章 纵论军事

家丁,在明代史籍中有“健儿”、“厮养”、“亲兵”、“家众”等多种称呼,即将官利用手中掌握的私财而雇募的私人武装。将官雇募家丁的目的在于保护自己和倡勇冲锋,因此家丁都是身体强壮、弓马娴熟的勇士。为使其效死力,将官给予家丁的待遇往往十分优厚,远超一般军士。

在经历了万历三大征后,大明帝国的财政开始走向崩溃。由于财政虚弱,边军中可堪一战的部队越来越少,其中真正拥有战斗力的只有家丁部队。而边将为了加强家丁的战斗力,进一步占用一般士卒的饷银去厚养家丁。甚至说由于官吏,普通士兵的军粮往往腐烂得闻起来像粪便,里面还掺杂着沙土,家丁们一匹马的待遇都要比普通士兵好得多。这种模式虽然保证了家丁部队的战斗力,但也使一般的士卒变得如同奴仆一样毫无战斗力。

这种喝兵血的家丁制的军队如果打蒙古的那种小型流窜部队还很有效果,如果遇到了成建制的几万精锐部队就一定是死路一条。如果放纵家丁数量的增长,就一定会出现大大小小的不听皇帝指挥军阀。

孙承宗给皇帝讲了整整一上午的边防之事,从蒙古的作战特点到喝兵血的家丁制。朱由校是受益良多,中午皇帝留孙承宗在中极殿一起用膳。

中极殿位于外朝三大殿的中央,是一座四角攒尖、有鎏金宝顶的方形殿堂,朱红廊柱,金扉琐窗,造型凝重,建筑奇特。殿内设宝座,雕刻金龙,金色璀璨,四列宝器。皇帝在举行重大典礼前,先在这里接受内阁大臣等重要官员的朝拜,然后再出御皇极殿。同时中极殿因为面积比较小,在这里面见大臣比较。比较适合皇帝与个别大臣的宴会。

孙承宗在用膳的时候,惊奇的发现皇上和他吃的都是四菜一汤,都是素菜。因为先皇丧期未过,所以吃素菜。四菜一汤是朱由校在宫廷里新下的规定,他每顿饭就吃这么多菜,逢年过节的时候另算。朱由校尝一口菜就马上知道今天是魏进忠负责的饮食。明朝后期皇上的饮食一般由几位太监来负责。以朱由校为例,他的日常饮食是由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东厂提督太监魏朝和乾清宫管事太监魏进忠轮流负责的。可能是因为前世时当消防员的缘故,吃饭必须要快,害怕出任务的时候赶不上。朱由校吃饭狼吞虎咽,毫无贵族体面。

朱由校用膳时不讲话,孙承宗也不好意思搭话。其实明朝皇帝在正德以后,就不是特别遵守礼制了。弘治皇帝受文官的推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对文官比较尊重管的比较松,另一个就是他特别遵守礼制。但是他的儿子正德皇帝就属于完全不在意礼制的皇帝,后来因为正德对礼制的打破,后来的皇帝都不是特别在意这个东西。现在皇帝对礼制这么尊重,又知道节俭,说不定真是一位明君圣主呢!孙承宗心里这样想到。

午膳过后,皇帝和孙承宗继续上午的话题。皇帝继续询问边防的问题。

“孙爱卿,那八旗军和蒙古兵有什么区别啊?”

“回陛下,如果皇上想了解的更加具体的话,应该询问经略辽东多年的熊廷弼。微臣只能通过辽东的一些战报来了解情况,说一些比较粗浅的见解。八旗军队以女真人为主,他们虽然以渔猎为生,但是现在耕地所占比重更高。牛录作为八旗军的基础军事编制,在平时则是务农单位。甚至女真人的首领努尔哈赤还基于东北地广人稀,土地资源相对充沛,通过分配土地,吸收了大量汉人流民投效。他们曾经给投效的汉人每人用于种粮食的田地三十亩、种棉花的田地六亩。甚至连前来投靠的汉人乞丐以及僧人,都给予田地让其耕种。”

“这不就是种田的人多么,和军队战力有什么关系?”

“因为更多的粮食意味着更好的后勤,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八旗军采取三丁抽一的制度,即一个牛录里的两个男丁供应一个兵丁的粮食和装备。努尔哈赤又下令所有八旗士兵平时必须同吃同住,正因如此八旗士兵打仗的时候能够同心同德。八旗军队军纪极严,每逢战阵,每一队都有一个押队官,一旦有军士在行军打仗途中喧哗或者不听号令独进独退,押队官即用箭头涂了朱丹的箭射他,回营之后直接斩首。据前线战报,八旗军在平坦地形上队伍整齐,层次分明;如果地形狭窄,八旗军则会合并成一路行动,层次不乱。临战时,身穿重甲的精兵冲锋在前,穿短甲的擅长射箭的弓箭手在后面掩护,巴图鲁则骑马于侧后观望,随时接应和支援。”

“那八旗军我们该如何对付呢?”

“陛下,首先我们要巩固我们目前掌握的地盘,选择优秀的将领守住我们拥有的顶在一线的城池。然后把无人耕种的荒地分给无地可种的百姓,从而减少后勤的损失和财政的压力。把士卒里的老弱病残清出军队,重新招募年轻身体健壮的军士加以严格的训练。另外,陛下可否练过射箭?”

“没练过。怎么了?”

“回陛下,明军用的最弱的弓要有六十斤的力气,这种弓被定为“下力”。九十斤的力气才能拉开的弓被称为“中力”,一百二十斤的弓为“上力”,超过一百二十斤的弓则被称为“虎力”。一个合格的弓箭手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这就导致培养弓箭手的时间特别长。在战场上,弓箭手也很容易疲劳。我们的火器优势要远远超过八旗军,鸟铳可以架在木板上


状态提示:第0016章 纵论军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