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苏厨>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风向
准备出发。

结束守制的第一天,苏油就收到朝廷发来要求他返京的电报。

苏油上了早就准备好的谢表,哀表,鉴于太皇太后有些急切的举动,还上了一封关于朝政的疏奏。

奏疏里要求都省以下相关官员,应当向太皇太后和陛下汇报工作。

让太皇太后和陛下了解大宋如今的丁数、户等、岁入、岁出、资备、预算、贸易规模、货币通量、田亩、学校、生员、官吏、薪酬、军队、军马、军器、舟车等各项统计数据,要先对大宋的基本盘,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至于条政方面,倒是先不用急切更张,很多事情需要先交给都省,枢密,军机处集体讨论。

讨论的时候,最好太皇太后和陛下亲自旁听。

这个决议的过程,甚至比结果更加重要。

这其实是在给太皇太后悄悄的支招,作为真正的幕后老板,没必要冲杀在第一线,这样会导致自身不安全。

祖孙二人都不是熟悉朝廷制度的主,所有得事情都需要学习掌握,就跟新科进士为官一样,有一个“观政”的过程。

也不知道太皇太后能不能领会到这层意思。

随着三位大人物即将返回朝堂,蔡确越来越心慌,最终走出了昏招。

因为害怕失位,蔡确在上朝议政之时,面奏太皇太后,以太后从父高遵裕复灵武之功,请尊为太尉!

这里的太尉可不是民间对节度使都统制等高阶武官的尊称瞎喊,而是真正的武官第一人,三公之首的大司马!

司徒、司空、太尉为三公;太保、太傅、太师为三师。

本来太尉应当在太保之下,但是宋朝脱胎于军阀小朝廷,因此为了平衡文武站班的街序,生生将太尉提到了太傅之前。

以太师为文班之首,以太尉为武班之首,置太尉于太师之下。

蔡确此奏,明明是借此求媚,固宠希荣。

然而他太不了解高滔滔的性格了,失分得更加严重。

太皇太后在朝堂之上直接驳斥蔡确:“灵武一役,叔父固然有功,然朝廷早酬以使相之荣,岂可再赏?”

“当时五路皆进,其功又岂可由叔父一人独享?”

“蜀国公经统五路军事,平夏叙功,才得进一阶贴职。”

“其后扶绥宁夏,支撑青唐、西域两场大战,不劳朝廷锱铢之费,功勋卓著,这才得进司徒。”

“叔父虽为至亲,然其功与国公孰伟?焉有越之而受太尉之理?”

理正词严,确惶悚而退。


状态提示: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风向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