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苏厨>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想出巡

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想出巡

见苏油眉毛上冲,折继祖才赶紧说道:“就在泸州复置江门新军,命熊本统带,以罗士忠为乡导,一战可平。”

苏油说道:“熊本文臣,干后勤还行,新军由谁统领?”

折继祖却不管这个,一指王韶:“这你得问枢密老头。”

折继祖是蕃人,颇有些程咬金的生存之道,有时候故意粗鄙,人家也拿他没有办法。

王韶白了他一眼,这才说道:“小辈儿里边如今人才多的是,不过在南边打战,得熟悉山地森林,最好在南边干过的,江门军节镇泸州,田遇或者范孺都可以。”

范孺是范龙山长子,范龙山是泸州蛮老头人,这个任命倒是合适。

说起来范孺这个名字还是苏油给取的,范龙山粗鄙无文,取不了这么好的名字。

孺现在和“肉”,其实是一个音。

范龙山得赐姓范,还是当年他以为这个“范”是吃饭的“饭”,找朝廷申请,被苏油硬改的。

老范觉得既然小巫师都能叫苏油,那自家孩子就叫范肉,有饭有肉,美美哒!

苏油当时气得头都快炸了,给小孩硬改成了范孺。

给夷人当大巫,说实话有时候心挺累的……

苏油将脑海里这些不愉快的往事抛开:“田遇在河北离不开,范孺也有点年轻了。”

一干大佬全都翻起了白眼,剿灭田承宝的时候你才多大?你也有资格说别人太年轻?!

白眼收到,苏油才从善如流:“那就举手表决吧。”

最终朝廷定下范孺为江门军都卫,罗士忠为前锋,统归熊本节制,平灭夷叛。

除此之外别无大事,虽然时近九月,但是朝廷运转井井有条,苏油干脆奏请高滔滔,他想要巡视洛汴渠!

宰相出巡,除了开国时候的草台班子,在大宋是几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宰相在任上,几乎一半精力耗费在大权独揽上,另一半精力耗费在提防冷箭上,巴不得天天呆在皇帝身边断绝一切小报告,怎么可能出京?

现在苏油倒好,甩手掌柜当得过瘾,甚至还想往外跑!

不过苏油的理由很充分,因为这是朝廷行改良免役法的第一年,行免役法,并不是说国家役务它就没有了。

去年冬天苏油调整了漕运,将漕船调去支援河北,洛阳和汴京之间主要靠铁路支撑。

说起来自他离开开封府之后,几届官员吃他留下的政绩红利倒是吃爽了,但是对于他当年定下的清理运河淤塞的常役不怎么上心,都乐得一个“省费爱民”的好名声。

开春之后苏油趁机整修洛汴渠,要求重新将运河挖到自己当年埋下的石马耳朵深度,然后将运河每年维护的要求列成列表,上奏高滔滔作为“常制”,不能再人去政息了。

高滔滔查看了苏油的图表,发现如果不加疏浚的话,运河不出十年就将彻底淤塞,这才有些慌了,准了苏油的奏请。

河渠司花了半年时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才好歹赶在秋收之前,将洛汴渠重新疏浚了出来。

今年老天除了春初一场大雪外,终于没有继续作妖,连续四年小灾之后,天下又迎来一个丰年。

铁路承担平时的货运已经到了极限,洛汴渠终究还是要用起来的。

汴京到洛阳沿途,现在已经变得比较繁华,盗贼已经不用担心了,苏油让转运司添置了几艘蒸汽船,一艘能够拉十艘漕船。

速度虽然比火车慢,但是一次便能拉万石货物,水运的优势依旧是无可替代的。

除此之外,苏油还要考察运河的新技术,尤其是蒸汽锅驼机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新型劳役方式,苏油不去认真了解一下,不能放心。

这关系到另一条运河的开立计划,隋唐大运河是以照顾洛阳长安为主,从杭州经过汴京到洛阳,再从洛阳经过汴京到河北。

而真正的京杭大运河,是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于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方才着手开凿的。

元朝花了十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

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于是又新修了通惠河。

如此一来,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整整缩短了近两千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工程重点分两处,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

然后主要又包括三段,第一段济州河,从任城即后世的济宁,至须城即后世的东平县安山,全长一百五十里;

第二段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全长两百五十里;

第三段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五十里。

第三段现在不用管,北京还在辽人手里。

第一段以元代统治者的尿性,修造了整整七年。

不过也得到了长足的经验,到了修第二三段的时候,虽然长度增加了一倍,时间却减少了一半,只用了三年时间。

元朝抓工程都能一年一百里,苏油准备将效率翻个倍,边勘察边施工,两年时间内应该能够初步完成。

届时河北就有两条运河一条铁路一条海路整整四条大动脉,对于朝廷掌控北方,具有无可争议的巨大好处。

新军靠的就是


状态提示: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想出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