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奔西,陆压和卓一航为了躲避可能的追兵,专走小路荒野。不过这种日子陆压是过惯了,突围时又做了充分准备,倒也没受什么罪。
过了十余日,终于绕回了吴国临原郡,也知道了那场战事的最后结果。出征时的三千郡兵、一千五百辅兵,一千民夫。除了三个辅兵、四个民夫躲在西水河畔芦苇丛里躲过搜查,后逃回国来,其余的非死即俘,尽数没于分水桥。除了负责押运粮草的相河郡典军校尉,临原郡典军校尉、义军都尉均战死沙场,杨元庆死战力竭,最后拔剑自刎。义军大部尽没,也有少数人像陆压一样仗着武艺高超逃出生天,他们回国后自当散去。义军不比其他,上了战场,力战而回算是尽职了,官府也不会去追究他们什么罪名,否则下回谁还去当义军?不过吴国真的是经历了数年来最大一次败仗。
听到这些消息,陆压和卓一航不由为那些不熟悉,但同生共死的同袍们悲哀,卓一航甚至忍不住大哭起来。虽然两人对杨元庆都满腹怨恨,可听到他宁死不降,便什么怨气都没有了。
不过最让两人悲愤的是由州州尹叶东辰为了推诿责任,诬陷杨元庆临机处置失当、贻误战机,而郡兵畏死避战、遇敌即溃,所以才有此大败。甚至还说义军桀骜不驯、擅自妄动、难从军命,也是此大败的原因之一。为此不仅一本奏章参倒了相河郡典军校尉、还拘了那七位侥幸逃出生天的辅兵和民夫,说他们是逃兵。甚至拒绝发放战殒义军、郡兵、辅兵和民夫们的抚恤。
消息一出,由州哗然,吴国也上下议论纷纷。而相河郡、临原郡民众更是群情汹涌。不管这场败仗原因是什么,数千儿郎在异国他乡拼死奋战却是事实,数千户人家举幡戴孝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从吕国也传来对吴国将士奋勇杀敌的赞誉:“我等虽战事侥胜,却难以为荣。”还有对吴国义军骁勇无比的敬佩更是不绝于耳。尤其是张弓箭箭追命、持枪裂马破军的“孔宣”,被杀寒心胆的吕国将士无不称其为当世猛将,其刚猛骁勇可为南三国之冠。
两郡有意见、由州有意见、朝中也是议论纷纷,可叶东辰却全然不顾,仗着自己有硬靠山、死人又不会跟自己争辩,连连上奏章,一副要朝廷把这场战事定性的架势。
陆压听完这些消息,却是沉默了许久。朝堂之上也不是那么好混的,有时候自己人下起手来比敌人还要狠。再说了,经过这么一闹,自己此战立下的功绩算是白搭了。自己还想着借着这次军功为以后的不世伟业打下基础。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自己总算是在吴、吕两国军中杀出点名气来了。
取了伍队正在相河郡城老盛联钱庄存下的三百两银子,来到他所说的地方。这里只有一个小院子,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妇人带着一对儿女,男的十四五岁,正是读书的好时机,女的不过十余岁。
妇人接过陆压递过来的银子以及短刀,不由捂在怀里大哭起来。等到哭完清点银两,妇人却诧异道:“壮士,不是只有三百两,怎么这里有六百两?”
卓一航想说这是孔大哥把他身上大部分的银子都加了进来,却被陆压拉了拉,于是便不出声了。
“嫂嫂,这里有伍大哥的积蓄,还有朝廷的抚恤,其余的就是我们几个同袍的心意。”
妇人是个明白人,也知道外面的议论。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能有什么抚恤?同袍?整个义军活着回来的都没几个,先锋队更是全军尽没,她丈夫能剩下什么同袍?再说了,加入义军的哪个不是苦哈哈的江湖儿郎(陆压不算),现在大败而回,又没有朝廷抚恤,他们自己都要想办法治伤糊口,哪有什么银子给自己。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人给的。
“小兄弟,你何必如此!”妇人泪如雨下道。
“嫂嫂,我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没事的。倒是你,还要拉扯侄儿侄女,实现伍大哥的遗愿,多些银子在身边也是好的。”
不等妇人拒绝,陆压拉着卓一航对妇人拱手道:“我等兄弟皆是江湖中人,此去后要浪迹四海,不知何时才能来拜祭伍大哥,还请嫂嫂多多保重!
离开后陆压对卓一航道:“一航,你也该回去了,不能让家里人伤心。”
身为辅兵的卓一航估计不是进了阵亡名单就是入了被俘人员目录,等事情完全理清,估计就得进失踪人员名单了。陆压正事办完了,想去吴国都城惠水城看看。路途遥远,而且不知道那个叶东辰还会不会继续追究。陆压现在也算是这场战事最大的受益者,两国死伤近万人就好像就只是为了衬托“孔宣”的威名。要是叶东辰心眼小的话,或许不会放过“孔宣”。
所以陆压不想卓一航跟着一起去冒险,只是想着再去某个赌坊弄上一笔银子,送卓一航回家。
“孔大哥,我想跟你去惠水城。”卓一航毫不犹豫地说道。
“一航,我的路或许是九死一生。”
“孔大哥,你去哪我也跟着去那。你去闯生死路,我也跟着去。”
好吧,想不到还收了个小弟。
“一航,你要想清楚了,此去前路莫测,我也没有太多的把握,到时候万一护不住你,那就要各安天命了。”
卓一航迟疑一下,又说道:“孔大哥,我想好了,就跟着你。我父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能有出息,我相信跟着孔大哥肯定会有好出路的,因为你是好大哥,还是有大本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