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崇祯:重征天下>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大举攻城(一更)

伴随着黄龙帐内的火光跳动,多尔衮的脸被映得忽明忽暗,更显阴险。他不紧不慢地道:“汉人虽然人口超过我们百倍,但人多并不足惧。如果组织不起能和我大清八旗铁骑抗衡的军队,人再多也是枉然,迟早都得成为我朝顺民。”

“你说这些干什么?”莽古尔泰没好气地道,“现在是商议如何作战!”

“五哥稍安勿躁,我说这些,和作战方略当然有关系。”多尔衮鄙夷地一笑道,“皇上此次挥师入关,五哥,你以为只是为了攻城掠地、俘虏人口么?错了,皇上这一招叫攻敌所必救,真正目的是歼灭山海关边军。如能顺带歼灭宣大边军,就更好了!”

见皇太极赞许地点点头,多尔衮得意地接着道:“五哥,你好好想想,但凡我们大胜明军,哪次不是先在野战中歼其主力,然后顺势攻破孤立无援、军心尽丧的城池的?萨尔浒之战后,我们轻取开原、铁岭;沈阳、辽阳之战,也是诱敌出城,敌将丧命于城外导致明军无人指挥,一触即溃;广宁之战,同样是在沙岭一役大破明军,王化贞才弃城逃走。

“倒是几次攻坚之战,结果都不大理想。宁远之战,父汗受伤撤兵;大凌河、锦州之战,在我们重重包围之下,明军竟能突围而走。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只有迫使明军野战,才可以将其歼灭,后面占领城池才顺理成章。而明军这些年连战连败,被我们杀了不下二十万,能打的还有多少?恐怕也就剩下山海关那几万边军了。现在赵率教已死,只要我们再歼灭满桂、祖大寿等军,汉人就再也组织不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与我们对抗。到了那时,我们便可一鼓作气踏平中原!”

多尔衮这番话说得众人纷纷点头,莽古尔泰想反驳却反驳不了,气得一个劲哼哼。

皇太极见贬损莽古尔泰的目的达到,也该是表现自己英明睿智的时候了,终于开口道:“老十四说得没错。若要强攻京师,朕早就攻了,何必等到今天?若是为了战利品,光是通州那些几十万石粮食我们都运不完,再加上从附近府县缴获的金银细软,我们根本不用围京师,直接班师就行了。之所以大军围城,就是要引诱明军来救,然后将其痛歼于城下。

“可是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山海关,还是宣大方面,都没有明军出动。这一方面是明军怯战之故,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我们给京师的压力还不够大。所以现在朕要加大攻城力度,让明朝皇帝如同惊弓之鸟。据说汉人常用信鸽传递消息,城破在即,明朝皇帝必定给边军下死命令,这样就由不得边军不来了!”

“商议了半天,不还是要倾力攻城么!”莽古尔泰翻着白眼道。

皇太极见莽古尔泰对自己如此不恭,心中不禁大怒。但他城府极深,反而对莽古尔泰微笑道:“五哥一向骁勇善战,这次攻城,就由五哥主持如何?这样,除了上三旗以外,下五旗、蒙古八旗和汉军旗,统归五哥调配,朕要看五哥再建奇功!”

莽古尔泰可猜不透皇太极的心思,只听到皇太极把朝思暮想的兵权交给自己,已经心花怒放,当即一口答应。他心道我可不管你们那些弯弯绕,让我攻城我就猛攻,非得把京师打下来不可!

计议已定,皇太极便命人传唤蒙古八旗和汉军旗的将领进来。这时岳托小心翼翼地插言道:“皇上,这几天镶红旗奉旨在京师和宣府之间活动诱敌,宣府守军并未出动,但我们有几支小队被不知哪里来的明军袭击了。虽然只折损了二三百人,但始终侦察不到这支明军的踪迹,侄儿有些担心。”

皇太极刚刚给莽古尔泰挖了个大大的陷阱,莽古尔泰就跳了进去,因此心情正在大好之时。听说只损失了二三百人,便未放在心上,轻描淡写地道:“附近如有明军,肯定会先来解京师之围。想是你的手下太不小心,被汉人老百姓偷袭了吧!今后注意也就是了。”

这时蒙古八旗和汉军旗的将领已经进帐,皇太极便把刚才的决定告诉他们,又让莽古尔泰给众将训话。莽古尔泰也不客气,当即傲慢地道:“此次攻城,本王的正蓝旗主攻,二哥的正红旗、岳托的镶红旗和豪格的镶蓝旗辅攻。你们不用大动,各拨出十个牛录到我帐下就行了。至于蒙古八旗和汉军旗,从现在开始立即移营,全给我转到南面来。京师南面有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三座城门,明天给我全线攻击,先攻破城门者重重有赏!”

话音刚落,蒙古镶黄旗佐领乌兰立即粗声粗气地道:“王爷,胡扎胆小怕死,每次攻城都先溃退,您得给他们下严令,谁敢退就杀了谁!”

乌兰一说“胡扎”,汉军旗的将领无不对他怒目而视。原来这“胡扎”本是山西方言“伙计”的蒙语音译,初时并无贬义。多年以来,晋商屡屡出关至蒙古、辽东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在贸易过程中,也少不了坑蒙拐骗等奸商行为,蒙古人没少吃亏。时间长了,蒙古人对这些奸商的称呼“伙计”,就逐渐演变成了对全体汉人的蔑称“胡扎”。

在八旗系统中,汉军旗无疑位于最底层,不但要当满人的奴才,还得受蒙古人的欺负。可上次攻城之时,乌兰不但当众用皮鞭抽打佟养真,还未经请示就斩杀汉军旗的败兵,这也实在太出格了,佟养真、石廷柱等汉将均对他非常不满。

此时见乌兰又当众折辱自己,佟养真实在忍不住,小声辩解道:“皇上、王爷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大举攻城(一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