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崇祯:重征天下>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两炮退敌

="(" =>

两门逍遥炮很快架到了高高的土岗子上。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两个重达四百斤的大家伙运至战场,三营和四营的炮兵可吃足了苦头。本来这种炮平时都是用骡车运输,可这次行军太急,营长嫌骡车太慢,索性让战士们以十六人为一组,轮流抬着大炮跑步前进,累了就立刻换班;弹药同样是全靠人力运来。本来按照正常行军速度,他们要比刘全忠晚一天多才能到扬州,现在仅晚了半天。代价则是所有战士都累得筋疲力竭,很多人刚到地方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站不起来了。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别看这种产自欧洲、在京师保卫战中初次亮相的最新式武器仅运来两门,却为战局的扭转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此时刘全忠把所有步兵和炮兵全部署在土岗子周围,累坏了的三营和四营,以及其他步兵稍作休整,十八门速射炮也重新组成炮兵阵地,但并不急于开火。他本人则亲自登上土岗子,指着前方大吼道:“给我打!”

已经接替三营和四营使用逍遥炮的炮手立即娴熟地装填弹药,计算射击诸元,校准火炮。过了片刻,伴随着两声巨响,两枚十二磅炮弹呼啸着迅速飞越战场上空,直奔目标而去。

而炮弹的目标,正是流贼人数最为密集、战场形势也最为危急的土山附近!

要知道此时刘全忠部已经深入流贼大营一里,大营的厚度也就是几里地,而逍遥炮的有效射程约为五百步,比一里半地还多一点,最大射程更是可达二到三里。而这座土岗子距离流贼堆起的土山也就是不到二里地,土山外的流贼正在几员流贼偏将的指挥下拼死攻城。

这几员偏将也知道外面来了官军,但老回回等人已经亲率精锐骑兵去迎战,这几个人想着就算无法消灭援军,最起码援军是不可能杀进来的。而此时的战场一片混乱,老回回等人只顾着追击卢象升的天雄军,贺一龙又败得太快,以至于这几员偏将根本不知道刘全忠部已经出现在他们身后。

此时一员偏将正在几十名亲兵的簇拥下冲向土山,想来个“身先士卒”以鼓舞士气,突然听见一种极其锐利刺耳的破空之声疾速由远及近。还没等明白怎么回事,一枚逍遥炮的炮弹从天而降,凑巧正中一名亲兵。

这炮弹的动能也实在太大了点,瞬间就把这个倒霉的家伙彻底击碎了。炮弹余势不减,又撞入密集的人群中,接连砸飞十几个人以后,随着一声闷响深深嵌入土山之中,这才停了下来。这些人倒是没有被击碎,不过凡被炮弹扫过之处,无不骨断筋折,立即昏死过去。

这员偏将倒是侥幸没有受伤,但一时间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怎么刚才手下们还跟着自己冲锋,一眨眼就都躺下了,而且还四分五裂?

半晌才有人极度惊恐地尖叫起来:“炮!是卢阎王的大炮!”

“卢阎王的大炮”此前已在流贼中广为流传。两次砀山大捷消灭了大批流贼,火炮自然发挥了重大作用。侥幸逃生的流贼,回来以后更是把这种东西描绘得神乎其神:这玩意在几十里外就能开炮,指哪打哪,打起来如同竹筒倒豆连绵不绝;一炮就能轰死几百人,把地面都能砸个一间房子那么大的大坑.

其实这个时代的大炮哪有那么厉害,不过这种以讹传讹,更加重了流贼对火炮的畏惧心理。这两门逍遥炮才射击了一次,另外一炮还没伤到人,其实也就有十几个流贼死伤而已。可是给流贼内心带来的恐惧却是巨大的:他们不知道炮是从哪打来的,也不知道官军有多少大炮。也许在下一秒,这个可以瞬间把活生生的人变成一滩血肉的东西,就会落到自己头上!

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有心思攻城?那员流贼偏将第一个抱着脑袋逃下土山,底下的流贼一看连掌盘子的都尥蹶子了,自己还在这傻站着等死干嘛,也纷纷往回败退。

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本来流贼硬生生堆起的这道土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包围圈,虽然流贼攻城死伤惨重,但在严令下尚能死战不退。可是突然有一处的流贼如潮水般撤退,其他各处并不知道怎么回事。攻城的流贼大部分都是后入伙的,战斗力本来就差,一见这么多人都跑,那自己也跟着跑吧!于是刚才还十分凶猛的攻势,竟然随着这两声炮响,登时土崩瓦解!

而在扬州城头的守军,尤其是关宁铁骑,却是看得一清二楚,立即欢声雷动。其实刚才守军已经疲劳到了极点,流贼只要继续猛攻,说不定便可攻上城头了。流贼的败退给了他们极其宝贵的休息机会,史可法立即命人擂鼓,战鼓震天响起,全体守军,包括团勇和卫所军在内,都觉得疲乏一扫而空,士气大振!

流贼这边则刚好相反,莫名其妙地大败下来,混乱中前后践踏死伤无数。老回回等人本来率骑兵拼命追赶卢象升,见攻城部队突然败下来,不明所以,只得勒马喝问。

等好不容易搞清楚,原来是官军只开了两炮就把手下吓败,可把老回回给气坏了。他挥刀连斩数个倒霉的败兵,发疯般地咆哮道:“你们不配做胡大的信徒!我们有几十万人,扬州城马上就要打下来了,官军开几炮怕什么!马上给我继续攻城,否则格杀勿论!”

可是老回回也是气糊涂了,流贼可不全是他的手下,更不全是“回回”,大部分还是汉人。他刚才斩杀的几个败兵,只有一个是他手下的“回


状态提示: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两炮退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