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们把做好的时响时不响的小拨浪鼓拿过去给宋嘉瑞玩儿的时候,被宋嘉祥带着在客房里等着的宋嘉瑞早就等不及睡着了。
第二天在路上,宋嘉言才把那个并不算什么好东西的小拨浪鼓给了宋嘉瑞,以示他也是讲诚信的人。至于木马嘛,呵呵,宋嘉言只能跟宋嘉瑞说,因为木马太大,不好拿,所以他们把木马关在了后面的箱子里。
至于到时候到了江陵木马的事情如何解决?
这倒不用担心,马尚文已经派了一个亲随先快马加鞭回了江陵,请了木匠按照宋嘉言画在一张丝帛上的样子去打造木马的样品去了……
有了这样的经验,又听说今天也不是江陵城的集市,就算是第一次到江陵城,除了到了目的地的欣喜,宋嘉言也没有四处张望。
据马尚文说,虽然自从先帝登基以来,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开始大力发展商业和手工业,并且修改了过去贬低商人的律令,扩大了城市的范围,不再限定商人只能在固定的市场内做生意,除了过去固定的市集之外,还规定县以上的每五日所有人可以自由到外城街道上设立摊点进行贸易,而县以下的村镇也可以自行订立时间开立墟集。
但是因为新的市集基本是在原有城市范围上设立起来的,所以新的市集也不过是拆除了原有的那种市肆,在原有的城市范围之外开设了不少商行、店铺,将商户和那些士族大户的住宅区分开,并且拓宽了外城的街道以供集市日普通人可以摆个摊子卖卖小东西。
到了冬天,来往的商人减少,除了集市日,不仅街道上来往的马车减少起来,就连平时那些提供饭菜和食宿的酒楼客栈的生意也减少,街道上就冷清起来。
一路上,宋嘉言也看到了酒楼和客栈,不过这时候的客栈占多数,据说是给来往的旅人提供食宿,而相对来说,让当地人出来吃吃饭的酒楼倒不多见。
街上的铺子虽然也有不少,大多都是些南北特产、干货铺子、金玉铺子、粮食铺子、布匹铺子之类的生活用品,偶尔间杂着几家奇珍异宝的店铺。其中最大的盐铺和铁铺,上面还贴了专门的标识,据说是国营的。
这会儿还喝茶还没有时兴起来,也没有茶楼什么的,偶尔有一两个酒铺,大概是来往的人少了,人也不多。
宋嘉瑞坐在宋嘉言的怀里,挥舞着手里的小拨浪鼓,偶尔看到风吹动招牌,就呀呀地指着那个招牌叫。其实他现在并不认识字,估摸着大家觉得他应该也不认识那些画着符号的招牌,所以大家也不知道他在叫什么。
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得到的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宋嘉言倒是一直很喜欢孩子,对于小小的孩子特别喜欢,对孩子的耐心多的不得了,大有做个好爸爸的潜质,一看到他指向什么,就抱着他开始告诉他这里是什么,那里又是什么,倒是让宋嘉瑞学会了好几个新词语。
就算是曾经的楚都,这时候的江陵通往城门的似乎也只有一条主要的街道。沿着街道从外城进入围墙围起来的内城,内城才是江陵各大世家大族在城里的居住之所。
马都尉前几天就接到了他们快要到的信,今天似乎没到衙门去应值,刚才接了信,这会儿正带着妻儿在门口等着。
在一个郡县,当地的郡守和都尉都有着相当大的权利,要是没人说,简直就跟土皇帝一般,应值不应值的倒是比京城的那些京官要松散一些。
马车悠悠在街道上慢慢停下,学着宋嘉祥整了整衣服,又让石姥姥给宋嘉瑞也整了整,掀开马车的门帘,宋嘉言就看到迎上前来的马都尉。
和马尚文看起来有些斯文的长相有些不同,马都尉果然不愧是武官,长相颇有些张飞的风采。加上他看起来身材高大结实,又蓄着胡子,皮肤有些黑,要不是看到他身后的马夫人蔡氏,宋嘉言都不知道斯文儒雅的马尚文是怎么生出来的。
马都尉很热情,看到宋嘉言他们掀开帘子出来,几步上前,抱过了宋嘉瑞:“这是嘉瑞吧?嘿,都长这么大了。”说着抱着嘉瑞颠了一颠:“还挺结实。”
他身后的蔡氏无可奈何地笑了笑,迎上前来扶过宋嘉言下车,又让他身后的那个少年把宋嘉祥抱下来:“这是嘉言吧?你们可算是到了,一路辛苦了……”
他们两位的热情让人有些吃不消,要不是宋嘉祥先做了个揖,道:“劳马世叔、世叔母操心了。”宋嘉言几乎都不知道该怎么和这样的人打交道。
不过,幸好马尚文很快就来解围,让仆人把马车从侧门赶进院子,又吩咐管家安排各人去休息,所有人就陆续进屋去了。
其实,作为长辈,马都尉本来是不需要到门外来迎接他们,不过,马都尉似乎对他们兄弟颇为看重,不仅亲自出门迎接,一路上还是亲自抱着宋嘉瑞。
宋嘉瑞被宋嘉言教导了一段时间,加上他本性也是比较活泼,并不认生,被马都尉抱着倒也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偶尔摇着手里的拨浪鼓,打量着跟在马都尉身后的其他几个孩子,还偶尔学着跟在马夫人身边的两个长得颇为相像的孩子互相做着鬼脸。
一路上,宋嘉言也听宋嘉祥说过了马都尉家的情况,知道马都尉和夫人共有六个孩子,都是马夫人所出,其中长子马尚文,年十八;次子马尚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