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我是阿斗>第二百六十章 一路向东

第二百六十章一路向东

南下救援南昌的五万东吴水军就这样在黄叙的连环打击下,被打残,并被赶到鄱阳湖。鄱阳湖面积巨大,就像一个小型的海洋,到来这里就是东吴水军的世界了,没有水军的蜀军不得不停止了追击。

现在对于黄叙军来说就简单了,只要扼守住这几条支流,不让东吴水军再从鄱阳湖进入赣江主干,东吴水军的援兵计划就彻底成为笑话。

不过各条支流的入海口处(姑且这样称呼,指的其实是赣江流入鄱阳湖的口子)较为宽阔,这个年代的远程武器射程、威力都很有限,在这里扼守并不现实。而支流越到后面分出来越多,到了最后面进入鄱阳湖的河口足足有十几个之多。

以黄叙那点军队,不可能同时扼守十几个河口,于是,蜀军只能返回,回到南昌附近,还在扬子洲那里,所有的支流汇合成两条。黄叙在扬子洲这个湖心岛和两条支流的对岸分别架设了一些投石机,扼守住这两条支流。

另外再用一些民船,装上水雷,散布在这两段河段中,如果遇到东吴水军去而复返,就让他们再尝尝水雷的厉害。

这样一来,东吴水军如果还想进入赣江主干去增援南昌,必然先要经历一番这些投石机和水雷的洗礼。不过显然黄叙的担心有点多余了。

徐盛军已经被吓破了胆,部队损失惨重,士气不振,面临着崩溃的风险,如果不是徐盛的强力弹压,恐怕早就出现大规模逃兵了。

再加上徐盛和他的幕僚一时间也想不出对付蜀军的办法,所以只好一直在鄱阳湖飘着,进退不得。

让我们将视线转到长江以北,南线黄叙军,中线关索军都取得骄人的战绩,北线带队的是张柏,他带着第四旅一路向东。三路大军中,以他这一路最为轻松。

张柏的部队是蜀军的主力火器部队,实力强悍。而江北的情况复杂异常,因为关公一直坚守在荆州,使得江北的众多城池中也有了蜀国的一席之地,在这个三国交界的地方,三国势力、地盘交织在一起,犬牙交错。

这个地方长期以来就是三国兵马相互争夺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翻页),三国的兵马在这里几乎每天都产生冲突,打仗小仗不断,今天你占领一个镇,明天我占领一条村,后天他又占领一个里。

住在这里的人最能感受“忍看新朋成旧鬼,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意境,当然,在战斗发生得那么密集的地方,大部分的百姓早就逃跑了。

还剩下的几乎都是跑不动的老弱病残,又或者是一些想趁机浑水摸鱼的恶棍。然而,在这么混乱、势力那么错综复杂的地头,北路军的进击势头却是最轻松的,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蜀军最近威势太盛,相反,魏吴两**队都已经被打残,有识之士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两国亡国在即,蜀汉重振辉煌的日子不远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想改换门庭,重新抱一条更粗大腿的人就是十足的傻瓜了。事实证明,能在这片混乱土地上活下来的人很少有头脑不好使的。

具体表现在,很多地方都能“传檄而定”。张柏按照司马懿的计策行事,预先派出无数使者,拿着刘厚给的招抚圣旨,四处招降各路势力。

一切正如司马懿预料的那样,江北的各路势力纷纷投降,归附蜀国。他们知道,现在再不反正,以后就没机会了,尤其是得知宛城被破,曹丕下令迁都的魏国势力,他们早就失去了主心骨,惶惶不可终日。

蜀国的招抚圣旨一到,那些地方官就纷纷开城门献城,一个比一个积极。

东吴阵营中的城镇,也有部分投降的,虽然现在东吴出动十万水军在攻打荆州,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精能看得出来,东吴已经是外强中干,这些人马已经是东吴的最后菁华了,现在有机会转投明主,哪能不好好把握机会呢?

不过也还是有些不识相的,或者说,所谓的忠义之士。对于这些冥顽不灵、死不悔改的反动分子,张柏当然不会手下留情,对他们发动了迅猛的攻击。

火器部队的攻击力不是这个时代的防御措施所能抵挡得住的,第四旅一路上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真正体现出“其疾如风,侵掠如火”这两句孙子兵法的精髓。

司马懿的招降措施使得张柏军避免了大部分的战斗

(本章未完,请翻页),大大加快了进军速度,加上第四旅恐怖的战斗力,飞速的推进速度,使得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就往东推进了几百里,迅速占领了乌林,与赤壁南北相望。

这个乌林就是当年赤壁大战发生时,曹操屯驻水军的场所,也是赤壁之战的主战场。这个地方是个天然的良港,可以停泊大量的水军舰船,也因为和赤壁小镇是遥遥相对的地方,可以很方便地和占领赤壁镇的关索互相呼应。

这样的战争态势,本来是很不利于东吴水军的,如果蜀军有足够的力量,就可以两岸一起使力,封锁住这段长江,阻断攻击荆州的东吴水军的后路,就算没办法将他们包了饺子,起码也能截断他们的粮道,将他们困死在上游。

可惜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强悍的水军实力上面的。长江的江面太宽阔,有如一道天堑,要想封锁这么宽阔的江面,即使刘厚有着后世一千多年后的知识积累也一时想不到办法。

蜀军虽然有火炮,但是它们的射程近、射速慢、杀伤力也不够大,指望用它们封锁江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章 一路向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