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下了死令,不论各卫损失有多严重,有敢丢失镇堡放瓦剌军进来的,上到指挥使,下到百户,一律军法处置!
杨洪治军向来严明,在宣府威望又极高,死令一下,各卫自然不敢怠慢,一时之间,整个宣府都动员起来,北地前线烽火一片。
独石堡本就是千户所,虽镇堡不如赤城和龙门坚固,但对缺乏攻城器械的瓦剌人而言,也是块难啃的骨头,再加上赵玫及时率领4000本卫精兵赶到,又有杨俊带来的3000万全左卫兵,兵力已近万人,而据出边打探的夜不收和俘虏的蒙古人交待,阿剌此次寇边除了其本部外,只有十几个小部落相从,兵马不到两万。
所以在各堡挡住了阿剌部的首轮进攻后,宣府上下普遍乐观,就是陆清在听到战况后,也不认为宣府会出现如大同阳和口大败那种情况,且也不担心宣府会有变故,因为后世的史书从来没有提过宣府会被瓦剌的另一支军队打进来。他现在担心的只是自己的性命,杨俊不可能没有理由的就将他和郭太监押到前线去。
前线,可不是个好呆的地方,刀枪无眼,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一个“下落不明”的镇守太监和一个亲军无名小卒若是莫名其妙的死在独石前线,恐怕没有人会知道吧?
陆清很怕杨俊打得是这个主意,但想想似乎不必如此麻烦吧,杨俊若是真想杀他们,随便令人找个地方坑了就是,何必押来押去,还要送到正在交战的前线去,反正左右也没人知道他们的下落。
事情,有些奇怪。
......
负责押送陆清和郭太监的是一个叫施大勇的总旗官,四十多岁的汉子,满脸横肉,看着有点像《水浒》里描写的那个开酒店的郑屠。
路上陆清想从总旗官施大勇的嘴里套话,想知道杨俊将他们送到独石堡到底什么用意,可是不管他如何绞尽脑汁,如何用尽手段,囚车外的施大勇都不理会他们,让他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
好在这个施总旗虽然长得凶了些,但人还算不错,并不曾对陆清和郭太监有过打骂,除了不理会他们之外,其他各方面倒也算照顾,想来杨俊之前可能吩咐过什么。
马连山口是开平卫境内的马营堡和君子堡通往口外的唯一要道,君子堡是宣德年间新建的,建在一个峡谷之中,夯土的内墙没有包砖,驻着一个百户所,至于为什么叫君子堡,陆清不知道,问郭太监,也是摇头不知。
许是当年主持建堡的人是个君子吧,陆清如此想道,沿边墙内外有很多奇特的地名,先前经过金家堡时,边墙外一地名叫太子城,也不知是哪朝哪代的太子曾在这地方驻扎过。
在君子堡补充了干粮和饮水后,施大勇便带着十几个手下继续押着陆清和郭太监往独石堡去,到得晚间已是到达独石堡。
人还没从囚车上下来,陆清就看到几个熟人正牵着马站在一处营房前,却是曾救过他们性命的万全右卫洗马林堡左墩哨的夜不收周云义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