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各大国中,法国和奥国和西班牙关系最好,一方面这是来自于皇室的血缘和姻亲的自然亲近,另一方面西班牙和法奥两国在地域、宗教和经济上的联系也最为密切。
法西两国皇室都来自波旁家族。自太阳王路易十四以来,两国在欧洲所有重大问题上均保持一致,为此西班牙还帮法国挨了不少板子。
所以,菲利普八世国王在古巴问题上是完全同情并支持西班牙的。在美国政府向西班牙提出严厉照会后,菲利普国王便打电报给外交部。希望塔列朗为了西班牙的利益而组织欧洲国家。或者仅仅组织大陆国家进行干涉。
在电报中,菲利普国王特别强调道:摄政女王的政权随着古巴的丧失,可能会垮下去。这将对我们十分不利。虽然这里的“我们”指的是法国或者国王本身,塔列朗不甚清楚,但是是时候行动起来了。塔列朗看着电报默默的想到。
他迅速通知他在柏林和维也纳的代办,希望就此事先行征求德奥两国的意见。
由于特蕾萨女大公来自哈布斯堡家族,而且是著名的卡尔大公一系,所以皇族内部均表达了强烈的支持愿望。不过鉴于美西争端发生在遥远的美洲,而奥国缺乏有力的海军舰队,因此这种支持只能暂时停留在口头上。
美西争端作为国际上头等政治事件,即便没有塔列朗的询问。德国也会拿出一个自己的方案。
历史上,德国利用美西战争成功捞取了西班牙在太平洋上的若干群岛,虽然经济价值不大,但是对于彰显帝国威望还是大有好处的。
不过,本位面,由于英法在非洲的矛盾已经化解。法绍达这个小镇的名字再也不会被欧洲人得知。所以,法国有兴趣并且也有实力对美西冲突进行干预。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要想利用西班牙战败,从美国人手里分一杯羹怕是毫无机会的。而且威廉也丝毫未做此想,就他的心意来说。在背后支持法国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从而使西班牙保住古巴符合德国的利益。
威廉的想法代表了大部分德国人的观点,他们一则出于同情之心,一则出于现实的利益考虑。以至于1899年到达柏林的美国大使劳阿特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从来到柏林的时刻起,我就觉察到不满意美国的舆论……只有两家值得一提的报纸是怀有好意的。
东部的容克贵族阶层大部分一想到共和政体就头皮发麻,对美国打心眼里厌恶。另外,由于美国小麦的竞争,由于愤恨美国对砂糖和伏特加酒所订下的高额关税,也由于害怕美国占领古巴后就会得到制造这些产品的原料,他们对于西班牙的好感是从不掩饰的。东部的农业阶层特别痛恨麦金莱上台后推出的最新的《丁莱关税法》,高达70的税率严重损害了奥德河畔大地主和糖厂的利益,因为就供应砂糖给美国一事来说,德国在欧洲国家中占据首位,并且仅仅次于古巴和夏威夷群岛。
不过即使如此,美国对于德国贸易的重要性依然远远高于西班牙,一方面,美国的总人口和人均收入比后者高得多,市场规模也就自然比后者大得多,另一方面,西班牙给予德国的关税也并不比美国好多少。
德国对美国的年度贸易额在1890年代大体保持在1000-1500万英镑的规模,虽然这只占据了德国海外贸易总额的7,但是比对西班牙的贸易高出五倍不止。
对此,克鲁伯集团旗下的保守报纸《柏林新闻》评论道:德国的舆论……仍然重视重大的经济利益所要求的东西,但是却也毫无畏惧的站在法律和道义这一边。
该报堪称“骑士精神”的立场主要是由下列因素所决定的:古巴战争爆发后,克鲁伯工厂接到大量西班牙陆军的订单,随着美国干预的可能越来越强,订单的数量也在以几何级数猛增。
站在“法律”和“道义”这一边的,还有德国的天主教派,他们在政治上的代表就是中央党。在中央党的大本营巴伐利亚地区,由于大工业并未深入当地,所以他们和美国的商品竞争还不激烈,但是由于宗教的一致,他们却一心同情西班牙人就毫不稀奇了。
而且这种同情也被来自教宗的公开言论所鼓励,在古巴问题上,梵蒂冈明确表示,“西班牙对于古巴具有最高的权利,这是无可争辩的。”
重工业界以及出口商大半是不同情西班牙人的,不过他们对美国则抱着仇视的态度。由于税率的保护,他们难以进入美国市场。在世界市场上,他们也受到美国商品的激烈竞争——虽然仅仅是在个别市场。
在一片反对美国的声浪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工商业界人士保持了沉默。
有船只在欧美两洲之间航行的船老板,同美国人有着共同金钱业务的银行和纺织公司,以及商品在美国国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工业家,由于和美国保持经济联系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他对于美国都抱着一种容忍的情绪。比如,汉堡-美洲航运公司、德意志银行以及拜耳、巴斯夫等为数众多的化学工厂。
需要指出的是,在德国国内也有那么一小撮美国的热心拥护者,主要是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