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第九十九章 边境战役(三)

图尔,法国最高统帅部。

尼克劳斯将军似乎一夜之间变老了很多,9月14日,一天内坏消息接连而来,让他难以招架。

当日清晨,总数不少于5个师的德军步兵在炮艇的掩护下从米卢斯以北渡过莱茵河,法军在沿河地区只部署了一个旅,虽然该旅的法军作战坚决,给德军渡河带来不少麻烦,但终因人数太少,在部分德军在南岸登陆后,被迫撤往米卢斯。

法军留驻米卢斯本的兵力有两个师之多,但是为了防止亲德份子破坏铁路,阻断运输线,法军右翼总司令科拜尔上将把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了铁路线和交通枢纽附近,以至于驻守在莱茵河南岸的兵力过于稀薄,未能阻止德军渡河。

当日中午,潜伏在洛林北部的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发回消息说,德军运兵专列从凌晨开始不断驶出萨尔布吕肯,总数已有120列之多。

下午,第一集团军报告说自己的炮兵阵地突然遭遇德军150毫米大口径火炮的反击,伤亡上千人,最重要的是203毫米榴弹炮全部被击毁。他推测,最新赶来增援的德军可能是一个完整的重炮旅,因为只有重炮旅才会列装大量的150毫米榴弹炮用于集团军层面的战略打击。

晚上十一时,攻击科尔马的法军第四集团军来电报告说,突然遭到德军火炮高密度覆盖射击,估计德军投入的火炮数量不少于 门。

9月15日清晨的军事会议上,法军将领们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讨论,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他们认为这是德军故意在同一时间出动了全部的预备队,妄图依靠虚张声势阻止法军的快速推进。

既然己方实力依然占优,那么自然不能停止进攻,只有不断的进攻才能夺回失去的土地,并歼灭敌人。

数日前,当法军在右翼取得胜利,攻破米卢斯时,巴黎的市民在自由广场举行了盛大的欢庆活动,现场募捐高达1000万法郎。

这是弗雷西内总理乐于见到的,他很清楚,只有不断的胜利才能消除,至少是暂时掩饰起法国各个阶级和各种势力间的隔阂与矛盾。

总理的催促和总司令让科勒尔将军的乐观使尼克劳斯将军放松了最后一丝担忧,虽然昨天夜里他还曾短暂的怀疑东线的大部德军已经被抽调到了西线。

为了应对德军在右翼发动的反击,让科勒尔下令中路的第六集团军分出5个师,从吕内维尔小路支援科尔马,加上即将到达米卢斯的4个师的预备队,法军在右翼的实力将增强一倍以上。

“尼克劳斯,不要整日愁眉不展了。现在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从萨尔布吕肯开出的120列军车根本连一个士兵都没有,梅斯发来的情报说,列车只是匆匆卸下些货物便返回去了。不管卸下的是什么东西,反正不是人就可以了。怎么样,这下你可以放下心好好睡上一觉了吧。”

“哦?这么说,那120列军车只是货车?那他们运送的是什么呢?”

“无论是炮弹还是面粉,当然,如果是女人,那就更妙了!”让科勒尔一边说着,一边哈哈大笑。可以说,梅斯发回的情报彻底打消了他的疑虑。

“上帝保佑法兰西!”说完,尼克劳斯果然回到卧室,沉沉的睡去了。

让科勒尔虽然表现的十分乐观,但内心的焦急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力主法军从中路突破,并为此不惜代价的损失了数百匹军马,还使得数万法军将士阵亡于萨尔堡的峡谷中。

可是,如今法军花费10天时间依然没有突破要塞,如果他早知道是这样,当初说什么也会采用三号方案,把主力放在右翼而非中路的。

当晚,让科勒尔将军几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想发电报给第一集团军的巴迪莱将军,让他停止进攻,因为法军的伤亡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最后时刻他还是镇定了下来,他告诉自己必须再坚持一下,也许德军的情况更加困难。

萨尔堡内,为了庆祝当天的胜利,巴克尔将军和众多高层军官,包括新来的重炮旅旅长赫尔维克上校,步兵旅旅长费尔南德斯上校,一起聚餐庆祝。

在前半个月的战斗中,巴克尔指挥要塞守军击退了法军的三次全面进攻,在大量杀伤敌军的同时,自身也遭到了不小的损失,尤其是法军调来了203毫米攻城榴弹炮后,德军有大量士兵被炮弹杀伤。全军伤亡已高达 0余人,不过刚刚抵达的一个重炮旅和一个步兵旅,倒是足以弥补兵员和火力的损失了。

唯一让巴克尔将军感到一丝不安的是,萨尔堡外围工事损毁殆尽的情况下,对法军攻击的预警时间大为缩短,而且法军在进攻中还可以依托那些损毁的工事,准确的射击暗堡中的德军士兵。

与此同时,萨尔堡外法国第一集团军的阵地上,一阵凉风袭来,让人不禁泛起阵阵寒意——阿尔萨斯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秋天往往来得更早一些。

总司令巴迪莱上将年介60,在20年前的那场战争中,他以炮兵团长的身份参加了两次边境战役,后跟随巴赞元帅在梅斯投降。

在他的眼中,德军士兵都是野蛮而凶悍的,和哲学音乐数学什么的根本不挨边。因此,每次巡视阵地,他都会说:“小伙子们,那些德国佬全都是不要命的野蛮人,你们必须狠狠的打,最好打爆他们的脑袋。”

战争爆发以来,他的部队已经在萨尔堡城下减员近四万人,相当于全集团军的四分之一。

主张中路突破的


状态提示:第九十九章 边境战役(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