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斯塔克发起的联合会议持续了一整天,晚上八点左右第二次临时休会,好让参会人员吃晚饭。
三天来,科学家搜集到了足够多的证据,对情势做出了较为明确的判断。
凌晨四点左右,2014x1小行星停止加速,最终速度为每秒三百三十三千米。如果小行星的速度不再发生变化,并且按照罗晋勇的判断,在离地球两千万公里处开始减速,到达时间为九月一日清晨七点左右。受小行星减速方式影响,这个预测时间存在正负十二个小时的误差。
现在已是八月四日,还有二十八天。
也许,这将是人类文明的最后二十八天!
为此,斯塔克召开了总参谋长会议,并且邀请十名首席科学顾问参加,还让十名特派员旁听。
白天,重点讨论了“勇气行动”项目。
因为除了罗晋勇一直坚持的“软着陆”之外,2014x1小行星以其他任何方式降临到地球上,人类文明都将灭亡,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十名总参谋长没有费心费神的讨论其他可能性。
只要罗晋勇的预测变成现实,“勇气行动”将是人类抵抗地外文明入侵的第一战。
按照罗晋勇提出的模拟运算结果,在八月二十八日凌晨之前,必须启动超级核弹头的发射程序,确保在三天之内,让所有超级核弹头到达离地球一百二十万公里的宇宙深处,拦截小行星在减速时抛射出的物体。对质量在一百万吨左右的物体,最短拦截距离不能低于一百万公里。只有在这个距离上,才能确保物体被超级核弹头击中之后避开地球。如果拦截低于一百万公里,除了没有足够的距离来累计偏移量之外,物体还有可能在被地球引力场捕获之后撞击地球。
虽然物体的质量低于一百万吨的话,最短拦截距离会相应缩短,但是在更远的地方进行第一次拦截,意味着能有再次拦截机会。
罗晋勇提出的发射时间,在总参谋长会议上获得全票支持。
如果不是为了准备更多的超级核弹头,十名总参谋长更愿意把发射时间提前几天,以便应对不测。
到八月二十八日凌晨零点,将有一千一百二十八枚超级核弹头处于待发状态。
这些超级核弹头按照统一标准制造,每枚超级核弹头都有一具单独的载体,其中三成部署在国际空间站上,两成部署在天宫空间站上,另外五成则以五十枚为一组,部署在十二个位于太阳同步轨道上的无人空间站上。
无人空间站全部在太阳同步轨道上,主要是为了保密,即民间天文爱好者很难发现这些规模庞大的空间站。
从近地轨道与太阳同步轨道上发射超级核弹头,并且使其达到第二宇宙速度,所需的推进能量要比从地面上发射小得多。此外,同时在地面上发射上千枚超级核弹头,不但无法做到保密,也不大现实。行星防御理事会的十个成员国只有十三座航天中心,最多能同时发射二十多枚火箭。
受这些现实因素影响,早在两年前,行星防御理事会就启动了“勇气行动”项目。
只是,在最初的时候,该项目的目的不是拦截小行星在减速阶段pēn_shè的物体,而是用超级核弹头直接轰击小行星。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2014x1不是小行星,而是地外文明的宇宙飞船。
为此,行星防御理事会启动了“勇气行动”项目,着手研制两种超级核弹头,以及运载工具。
大约在一年前,在拥有了更强的观测手段之后,罗晋勇率先提出,2014x1至少在总体上是一颗小行星,哪怕受到地外文明控制,而且地外文明的宇宙飞船在星体内部,也很难用核弹头将其摧毁。
这个发现,让罗晋勇坚定了小行星将在地球上“软着陆”的想法。
只是,这个发现也让“勇气行动”项目一分为二,即a方案与b方案。
因为坚持“撞击假说”,所以美方认为,必须摧毁小行星、以及星体内部的地外文明宇宙飞船,主张研制当量高达二十亿吨的核弹头。当时,美国军方提出,首先用两亿吨级核弹头在小行星表面炸出一条通道,然后让二十亿吨核弹头在小行星中心爆炸,达到同时摧毁小行星与地外文明宇宙飞船的目的。
这个办法看上去很高明,实际则是自寻死路。
首先就是,拦截距离必须足够远,不然小行星爆炸后生成的碎片同样会击中地球。因为小行星的质量高达五百亿吨,爆炸后生成质量在一百万吨以上的碎片、并且击中地球的概率非常大。根据模拟计算,如果二十亿吨级核弹头在小行星内部爆炸,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把小行星一分为二,两个部分的质量都在两百亿吨以上,其中一块击中地球的概率不会低于百分之五十。
要多远才算足够远呢?
按照最理想的结果:二十亿级核弹头释放出的能量有百分之五十转化为动能,小行星在爆炸后一分为二,且分别加速与减速,改变速度从而改变其到达地球轨道的时间,使得小行星的两部分分别从地球前方与后方经过,而不是撞上地球,拦截距离至少要达到一千五百万公里!
这是只有在理想情况下才会产生的结果。比如核弹头在爆炸后,肯定无法让百分之五十的能量转化为动能。
即便如此,也大大超过了人类的科技实力。
别说把上千枚重达二点二吨的两亿吨级核弹头送到一千五百公里之外,通过遥控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