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葬明>第771章 兵抵汉水

【2345xs.cc 2345小说网】【阅读。

第771章 兵抵汉水

而就在此时的襄阳城外,却早已是战火纷飞了,罗汝才和李栓柱、赵二驴等人获令让他们进兵襄阳之后,便从南阳府出发奔襄阳杀去,沿途连败数路官军的堵截,在三月底进抵襄阳城下。

他们到了襄阳府之后,还是用了刑天军惯用的老办法,就是先在城外扫荡,将襄阳周边数十里之内的敌对势力一个个的拔掉,从一些权贵的大庄之中起获了不少的粮秣之物,充作军需,来支持他们接下来进攻襄阳城。

而襄阳城因为地理原因,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有着一个铁打的襄阳的称号,当年***大军南下兵抵襄阳城下的时候,十万大军围城,架起超百架回回炮,日夜不停的对襄阳进行轰击,同时还切断了襄阳对外的一切联络,阻止了南宋对于襄阳的救援,最终几年时间才打下襄樊两城,进而南渡长江才灭了南宋,可见襄阳城之坚固和难以攻取。

再加上襄阳因为地处汉江南岸,四面环水,一面靠山,历来都是易守难攻之地,明洪武年间,曾经对襄阳城墙进行过大规模的翻修,不但加宽加高了原来的城墙,使之达到了三丈的高度,同时还向被扩展,到了汉江江边,护城河因为用水方便,城河很宽,实在是一座坚城,而襄阳作为江北重镇,历来都被各朝所重视,使得襄阳城城池还很大,每一面城墙都有数里长,城内驻有重兵。

而罗汝才和李栓柱率兵前来的时候,有左良玉先败退的消息,使得襄阳府早已警觉,根本没有给他们突袭襄阳城的机会,再加上肖天健要打开封,军中重炮基本上都被肖天健集中到了开封府,李栓柱本部仅带着几个营属炮队,多为一些轻型的三磅炮,以此来攻打襄阳城,显然是有点难为他们了点。

更何况现在襄阳城之中,有总兵猛如虎,参将刘士杰等五千多官军驻守,在罗汝才、李栓柱率部渡过汉江逼近襄阳的时候,周边还有不少官军和地方的地主武装也逃入到了襄阳城避难,使得襄阳城并不缺乏兵力。

另外襄阳不似开封那样,这里毕竟守着号称天下粮仓的湖广之地,粮食储备非常充足,城内不缺吃的东西,守军也比较仇视刑天军,所以罗汝才和李栓柱在兵至襄阳之后,望着襄阳城发动了几次试探性的进攻,都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反倒是折损了不少的兵将,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禀明肖天健,暂时在城外围困住了襄阳城,并且连续在汉水上搜罗各种船只,做好迎接肖天健大军南下的准备。

而肖天健是在四月二十七抵达的汉江北岸,而地处汉江北岸的樊城,则没有南岸襄城那样的待遇,樊城还是一座旧城,在洪武年间并没有进行过重修,所以还是旧的夯土城墙,仅仅是城墙外面用石灰掺和一些糯米汁粉刷了一遍罢了,而且樊城驻军也少,城墙也低矮许多,所以在肖天健领兵抵达这里的时候,此时樊城已经被罗汝才他们攻下,并且在汉江北岸几个码头上早已准备好了大批的民船,聚集起了大量的船夫做好了迎接肖天健大军的准备。

肖天健在抵达樊城之后,下令先让军中兵将们休整两天时间,将罗汝才和李栓柱、赵二驴等主将们给招至了汉江北岸,详细了解了一下襄阳的情况。

当了解过南岸的襄阳情况之后,肖天健登上樊城城墙,用望远镜朝着隔江相望的襄阳城观望了一番,因为距离比较远,也看不出个所以然,不过肖天健却知道原来的历史上张献忠却曾经轻取过襄阳,当时张献忠已经入川,杨嗣昌率大批官军入川对张献忠进行追剿,可是张献忠却趁着杨嗣昌率领官军主力入川的机会,率部突然杀回襄阳,并且派李定国化装成为杨嗣昌的手下,拿着缴获的杨嗣昌的手谕令牌,混入了襄阳城,入夜之后在城中四处放火,搞得襄阳城之中大乱,趁势张献忠便轻取了襄阳,还杀了襄王,结果迫得杨嗣昌绝食而死。

但是现在历史已经被他搞得是面目全非了,轻取襄阳也已经不可能了,所以眼下也只有强攻襄阳一途了,想想他刚刚打了开封,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奔到这里再打襄阳这样一座坚城,看来以后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很长呀!

这个时候罗汝才凑到肖天健身边,脸上带着不快对肖天健说道:“大帅,头两日弟兄们在南漳县一带碰上了张献忠所部,本来弟兄们刚打下了一个当官的庄子,起获了不少粮食之物,留下了几十个弟兄正待将这些东西运回军中,却突遭张献忠麾下的人马偷袭,咱们回来的弟兄们亮出了身份,可是他们还是动了手,突袭之下咱们折损了二十多个弟兄,所获的粮秣也被张献忠麾下的兵马抢走,卑职派人去找张献忠理论,但是他却在保康避而不见,还将卑职派去的人给打了一顿,赶了回来!李都统和赵副都统他们为此都很是生气,说要派兵去收拾一下他们,为被杀的弟兄们讨回来这个公道,卑职以为这件事还是等大帅来之后再说为好,毕竟眼下我们要先打襄阳,总不能和这八大王翻脸吧!”

肖天健听罢之后眉头一皱,看了罗汝才一眼,立即怒道:“这张献忠也太嚣张了吧!他躲在谷城歇兵也就罢了,现如今看我们连败官军,便跳出来讨便宜,这也罢了,怎么现在还居然要跟咱们作对?这二十多个弟兄不能白死,总要找他八大王说个清楚,如果他不斩了惹事之人的话,那么


状态提示:第771章 兵抵汉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