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办年货
街上除了往常的摊子外,还有不少卖年画对联的,卖红艳艳的糖葫芦的,卖五颜六色的风车玩具的,还有一种用薄薄的琉璃吹成的玩具,用嘴一吸一吹会发出清脆的响声,土名叫琉璃不得儿,是哄孩子的好东西,缺点是太脆了,顽皮的小孩子玩不了一会儿就成了一堆碎渣。
李氏现在禁止冬宝和秀玉两个姑娘家去街上了,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因为人多和家人走散的姑娘,要么是永远找不到了,不知道被拐子卖到哪里去了,要么是找到了,但是被人“欺负”了,好好的黄花大姑娘就毁了。
冬宝和张秀玉俩姐妹也不愿意出去,街上实在是太挤了,而且铺子里越来越忙,每天早上做六百斤豆腐都不够卖的,豆芽更是开门没多久就卖断货了。很多人来买豆腐一开口就要五十斤,一百斤。现在是三九天,豆腐买多了回去也不怕坏,放在外头冻上一夜成了冻豆腐,味道更鲜美,也能放的更久,过年的主菜就不发愁了。
到二十七那天,李氏拉着冬宝匆匆出了铺子,找了个最近的年画摊子买对联。对联有两种,一种是红纸墨字的,一种是蓝底白字的,冬宝家要买的就是这种蓝底白字的对联,按沅水这一带的规矩,家中有亲人过世,要贴三年蓝对联才行。
“你认字,你来看看,哪个对联写的好。”李氏问冬宝。
摆摊的是个年轻人,正在埋头写对联,听到李氏的话,诧异的看了眼冬宝,原因无他,这年头识字的人少,识字的姑娘更是少之又少了。
“这个好,就要这个吧。”冬宝指着其中一幅蓝对联说道,其实所有的蓝对联大概都是一个意思,什么流芳千古,永记亲人感情之类的。
李氏连忙说道:“那就要这副,小哥儿,再给我挑俩贴大门上的。”
如果贴红对联,那贴在门上的年画就得是两个门神,如果贴蓝对联,那贴在门上的只能是和蓝对联配套的蓝底白字的门画。
摆摊的年轻人连忙应了一声,搓了搓有点冻僵的手,给李氏把对联和门画小心的卷了起来,绑上绳子递给了李氏。
“再挑俩门神,给你大姨家贴的。”李氏吩咐冬宝道。
有张谦和林实在,红对子倒是不用李氏掏钱买了,只是蓝纸和白墨不好买,李氏家要贴的对子只能自己出来买。
回去的路上,李氏让冬宝走在内侧,手攥着冬宝的手攥的紧紧的,生怕女儿和她走散了,被人拐去了,冬宝颇有些哭笑不得。
“娘,我爷奶他们也得贴这种对联吗?”冬宝好奇的问道。
李氏摇摇头,“这我也不知道,按说是得贴,不过咱家分出去了,他们不贴……也没啥!不管他们,咱们贴咱们的!”
当天下午,李氏和李红琴收拾完铺子,就赶紧回塔沟集做豆腐了,这几天把几个人都累的够呛,做完豆腐,李氏顺便把带回来的对联贴上了。
“哎哟,秀才娘子贴恁早啊?”有人从冬宝家门口路过,笑道。
塔沟集有句俗语,叫“二十八,贴花花”,意思是年二十八的时候,贴对联,但也不是一定得在二十八那天贴才行。
“这不是忙么,正好瞅着今天有点空。”李氏笑道。
来人伸出了大拇指,夸赞道:“您是有福气的人啊!”宋老太太总说秀才娘子母女俩是扫把星,克了她儿子,挡了她儿子的运气,可问题恰恰是,李氏母女两个被宋家赶出来后,日子一天比一天过的好,从一无所有到开了铺子,吃喝不愁,反观宋家,老二和老三两个儿子没一个好东西,明眼人背后都在笑,到底谁是扫把星,谁挡了谁的运气啊!
李红琴趁这个空闲,也赶紧跑回家,烧火熬了一碗浆糊,把家里里里外外贴了一遍,院子里贴一个满院春光,牲畜圈上贴一个六畜兴旺,虽然他们母子三个不在家里住了,可这里总算是他们的家,该有的还是不能省的。
黄氏这天也去赶集了,不过她是自己一个人去的,宋二婶和宋招娣倒是想跟着去,黄氏没答应,大毛二毛也吵着要去,黄氏也虎着脸骂走了两个孩子,她倒不是不想带着俩孙子赶集,而是怕集市上卖零嘴卖小玩意儿的太多,俩孩子哭着闹着要买,可咋办?她可不愿意在这上头浪费钱。
“今年啥东西都比往年贵!”黄氏回来后把胳膊弯里挎着的篮子气呼呼的往堂屋桌子上一丢,坐在床上生闷气。
宋老头抬头看了篮子一眼,除了对联年画等过年必需品,只有一小布袋白面,“这也不用买啥东西啊。”
“你知道啥?”黄氏没好气,絮絮叨叨的跟宋老头算,“今年家里的猪喂的瘦,统共只卖了四两银子,都得攒起来给三儿念书,麦子都卖完了,秋粮不能再卖了,一年到头没个进项,一家老小尽往外花钱!过年就不买肉了,前儿……”说到这里,黄氏的脸色就不太自然,“我拾了那条鱼和肉,不少了,咋都能把这个年过了。”
“唉!”宋老头叹了一口气,“这几年过的苦点,等三儿考上了,咱一家子就算熬出头了。”
黄氏点点头,这话她爱听,一听她就有心劲儿了。鱼和肉要想长期保存,在没有冰箱的条件下,只能把鱼和肉都炸了,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这样能放上一两个星期,俭省点吃,足够吃到正月十五。“没良心啊!”黄氏在堂屋里剁着鱼和肉,嘴里咬牙切齿的骂着,“她们吃香的喝辣的,连口渣都不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