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星期二,早晨10点30分。
安西电视台业务部播音组办公室。
播音组的组长丁岩紧皱着一双浓黑的眉毛,一脸无奈的表情。他焦躁地看着坐在对面局促不安的牛月红,心里琢磨着该如何处理眼下这个棘手的难题。
丁岩早晨上班前脚刚刚迈进办公室,就接到台长孙维德叫他过去的电话。丁岩根据以往的经验推断,今天一定有重要的事情,否则孙台长一般是不会越过部门主任来安排工作的。
丁岩,30岁出头,中等匀称的身材,皮肤光滑细腻,五官端正,一脸正气,那双像利剑一样的眉毛让人看了难以忘记。他的父母是50年代支援边疆的北京人,他就出生在河西省。丁岩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够随着父母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197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河西省话剧团,很快成为全省著名的演员。
1985年9月,安西电视台成立,急需播音人才。
电视台的创始人孙维德认准了当红小生丁岩。他通过各种手段,打通省上、市里的各种关系,硬是把丁岩挖到了安西电视台。
丁岩走到孙台长办公室的门口敲了一下门,不等里面回音便走了进去。
孙台长正襟危坐在办公桌后边。
窗户边的椅子上坐着一个20来岁模样清秀的姑娘。那个姑娘梳着马尾巴发式,细长的眉毛,一双秀气的单眼皮,眼睛里放射出明亮的光芒,小鼻子,小嘴巴,一脸的精明相。她上身穿着碎花衬衣,下身是浅绿色的涤纶裤子,脚蹬一双坡跟白颜色的皮鞋,显得非常落伍和土气。
孙台长清了一下嗓子,招呼丁岩坐下,然后严肃地对丁岩说:“丁岩啊,这是新调来的牛月红同志。上面领导特别安排她播《安西新闻》。你是行家里手,又是播音组长,要好好地带带她。”
丁岩听了孙台长的话不禁愣住了。他倒是听说过台里要调进来一名新闻播音员,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会是眼前这位不起眼的姑娘。何况她还没有试播,也不知道形象上不上镜。孙书记怎么这么轻率地就安排她播新闻节目呢?
丁岩心里有些迟疑。
看到丁岩的脸上有为难之色,孙台长有些不耐烦地说道:“丁岩,你要顾全大局。我们电视台什么事情不靠上面?现在上面给我们提这点要求,我们可不能掉链子啊。”
丁岩感觉到孙台长和牛月红的两双眼睛都在紧紧地盯着自己,反而有些不自在了。他淡淡一笑,想缓和一下气氛:“孙台长,我不是那个意思。您放心,我这就回去好好安排。”
孙台长欣慰地点点头,示意他们可以走了。
丁岩一边沿着走廊客气地给牛月红介绍电视台的概况,一边领着她来到了播音员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空无一人。因为新闻记者多是上午出去采访、下午回台制作节目,播音、配音工作都集中在下午,所以按照丁岩制定的规矩,播音员上午上班可以晚来一个小时。这个举措深受播音员们的欢迎。
丁岩坐在自己的办公桌边。
牛月红坐在窗户边的一张破旧的办公桌边。
办公室安静极了,就是一根针掉在地上也可以听得清清楚楚。
牛月红望着愁眉不展的丁岩,心里非常别扭和难受。她想开口说话劝慰丁岩,又怕说不好反而弄巧成拙。
从县广播站一下进入省会电视台,不仅工作单位发生了变化,而且工作方式也有单靠声音变成了声画结合,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么巨大的变化必须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和适应。但是,牛月红是属于特别自信、“不怕事”而且又特别雄心勃勃的性格。面对陌生的一切,她的心里几乎没有恐惧、惧怕和忐忑,更多的是强烈证明自己的念头和信心以及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少有的冷静和心思。
丁岩的冷淡反而激起了她要强的个性。“不就是播个新闻吗?又不是上天入地!有这么难吗?!”
牛月红的心里愤愤不平地责怪道。
牛月红打定主意要迎难而上。她鼓起勇气但却故意带着委屈的语调轻声问道:“丁老师,我是不是让您为难了?”
丁岩听到牛月红的话发觉自己失态了,立刻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回答道:“那倒不至于。好了,这里有一篇稿子,你先看看,然后给我朗读一下。”
牛月红接过丁岩递给自己的稿子,很快地扫了一遍这篇大约300字左右的新闻稿,然后便把稿子放在了桌子上,淡定地对丁岩说道:“丁老师,现在可以开始吗?”
丁岩的目光从办公桌上的报纸转向了牛月红。他狐疑地看着牛月红,搞不清楚她打算怎么样来朗读稿子。
牛月红自信地站了起来,手中却没有稿子,微微扬起头,十分流畅地背诵起那篇新闻稿。
丁岩一下子被牛月红的气势震慑住了,甚至带着敬佩的神情地望着她。虽然牛月红的朗读带着明显的河东口音,个别字词读音也不正确,但是拥有如此好的记忆力,丁岩在之前还真的没有遇见过。
牛月红也不知道自己过目不忘的本领来自何处。她自小就不是一个安心读书的孩子,不过记忆力却很好。对于更大世界的向往以及最近一段时间对播音技能的痴迷练习,她好像很自然地获得了这一神奇的能力。正是这一神奇的能力使她获得了丁岩的初步认可。
牛月红在丁岩惊讶的眼神中准确地感受到了丁岩对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