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玄幻奇幻>魔改大唐>第885章 温和的吞并方式

巨摩城、太夷城边界一战,着实吓坏了七曜摩夷洲上的不少古修势力,包括但不限于太夷城的太辰神君。

所以巨摩军这边刚刚班师回城,太夷城那边的战后和谈队伍就紧随其后的赶到了巨摩城,按照古修势力之间约定俗成的惯例,商谈战后赔偿、领地界限重新划分以及换俘的事宜。

但是当太夷城和谈队伍赶到巨摩城之后,却被发生了翻天覆地一般变化的巨摩城给惊呆了!

两城边界距离本城十万公里之遥,哪怕双方古修各个都是日行千里的强人,这一路奔行也得耗费数十天的时间,再等太夷城的和谈队伍赶到巨摩城,最快也是半年以后了。

可从战场上离开的白玉琦等人却是不用,把乌漆抹黑的战俘们往榴莲辽阔的背部一堆,司穹大羿和其嫡系搭了个顺风车,biu~biu~几下就闪回了巨摩城。

而剩下的巨摩军成员因为规模庞大,自然是不适合搭便车,扔下他们自行回返,顺便还能一路上狩猎些源兽带回去。

有这个时间差,接替了司穹大羿ldo;太惑君珪rdo;权柄的白玉琦,自然能大刀阔斧的对巨摩城进行改革、改建。

不用再藏着捏着的大风坊,直接将麾下势力从地下挪到了地上。

海量源质械虫、源质尼尔、源质智械等构装族裔,所能爆发出来的基建能力、生产能力、秩序体系,效果有多强大自然不用多说,说一句ldo;敢叫日月换新颜rdo;都不算是吹牛的。

短时间内将巨摩城全面ldo;翻新rdo;,并且将全体巨摩城古修转世纳入天道系统管辖之下。Ъ

对已经具有现成完善管理模式的无极体系来说算不上什么太困难的事情,只要在原有体系上稍加修改,使其管理制度适合东荒境的情况即可。

因为不用再低调的收敛自身实力,巨摩城在短时间内就被改造成了符合无极体系的样子,说是无极帝国驻东荒境殖民地也不为过。

而司穹大羿虽然献上了权柄重器,可是当他发现原来自己建立起来的巨摩城,竟然早就已经被人渗透的体无完肤的时候,还是不禁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无比后怕的庆幸,ldo;赤明天帝rdo;并没有武力征伐巨摩城的意思,要不双方一旦交战他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同时白玉琦所展现出来的能力,也让司穹大羿觉得自己ldo;良禽择木而栖rdo;这一步棋走的实在是太及时了。

再晚一点,怕是只能以战俘的身份投入ldo;赤明天帝rdo;的麾下了ip;打死他也不相信赤明天帝暗中布置这么大的手笔,会对他手中的太惑君珪毫无想法。

虽然并不在意司穹大羿等本土古修的想法,可白玉琦还真对他手中的太惑君珪没什么兴趣。

因为一回到巨摩城,他就用自己执掌的东荒四罭帝玺,替换掉了太惑君珪的信仰屏障,无论是信仰屏障的笼罩范围还是防御强度,都直线拔升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

毕竟连七曜天帝手中,也仅仅只不过执掌着一枚帝玺而已,却需要负责笼罩整个七曜摩夷洲。

而白玉琦的四罭帝玺,却仅仅只需要笼罩巨摩城这一城之地而已,可以想象其防御力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先天就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当太夷城的和谈队伍赶到巨摩城时,看到那肉眼可见的超厚信仰屏障时,差点没被吓尿了。

说实话,白玉琦开始的时候也不明白。

既然东荒境的浮空大陆上各种危险的源兽,早已经被古修们祸祸的几近灭绝。

而古修势力之间的争斗又是这么的佛系,有什么必要一定得在聚集地布置下信仰屏障这种防御?

而且古修转世们,似乎也对这种古修聚集地十分认可,哪怕住垃圾山、睡贫民窟也愿意挤在城内。

照白玉琦的想法,既然古修转世们的源质躯体不用吃、不用喝,本身除了元丹等修炼资源之外又对外物没有太大的需求,天地如此广阔在那不能修炼?为什么非得挤在一起?

可是真等了解了东荒境的环境之后才知道。

除了古修们转世重修之后会十分脆弱,低级源质生物也有可能对其造成威胁之外。

东环境太过燥烈的混沌源炁环境,对古修们修炼时的状态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时不慎很有可能导致ldo;走火入魔rdo;。

而信仰屏障则可以有效的隔离和过滤太过狂暴的混沌源炁,使其变得温和以及更容易汲取,使古修们修炼起来更加的安全。

另外,对已经成长起来的古修们来说,虽然已经被祸祸的差不灭绝了的源质生物,对他们没有多大的威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东荒境中就没有危险。

毕竟东荒境除了源质生物之外,还存在着东荒境本土原生的混沌族裔。

虽然经过十几万年的征战,混沌族裔已经被日益强盛的古修转世,逐出了几座浮空大陆的势力范围,但是从混沌之中源源不断诞生出来的它们,却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存在。

这就导致散布在东荒境几座主要浮空大陆范围之外的混沌族裔,始终都想重新夺回这些浮空大陆的控制权,想尽了各种办法潜入浮空大陆对古修转世们发起刺杀,以削弱古修势力的实力。

所以古修势力之间虽然互相争斗,但始终保持着克制很少有不死不休的,一旦遭遇混沌族裔大举进攻的灾年,还会放下仇怨联合起来共同御敌。

哪怕是已经脱离了转世虚弱期的登神境以上古修,在修炼的时候如


状态提示:第885章 温和的吞并方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