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北欧,往中部进军,第一站波兰,一个饱受战火肆虐的国家。
初见华沙,庄臣没想到这座饱尽沧桑的城市竟如此绿意盎然,到处充满生机。放眼望去满是绿色,公园、花坛、草坪、森林……
把整个城市掩映在绿荫花海之中,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曾经遭受战争磨难的地方。
这里可谓见证奇迹的地方,历史上多灾多难,曾多次被异族占领和统治,而二战又给这个城市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所有建筑几乎都被摧毁殆尽,到处是残垣断壁,几乎看不到城市原来的模样。曾有西方人士断言:华沙不会重现在人间,至少100年内是没有希望的。
波兰人把这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幸运的是二战爆发前夕,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把老城的主要街区、重要建筑物都作了测绘记录,将图纸资料藏到山洞里。
战后利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在废墟上建起与战前一模一样的华沙,而且更注重绿化,在他们的努力下,如今的华沙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般,成了满城绿荫的现代化城市。
打脸打的啪啪的!
庄臣看着身边笑颜如花的叶莲娜,这个女孩已经陪自己十几天,按理说应该换人。不过欧洲三四十小国家,语言也不通用,干脆等到大国家再说。
来到市中心的肖邦公园,不远处湖边一栋白色的建筑就是瓦津基宫,又被称为水上宫殿。原是皇室官员住处,现为国宾馆之一。
装修奢华,曾是皇帝行宫,存放着二百幅画、六十件艺术品、十七台钟表和八十座雕像。丘吉尔、罗斯福等重量级人物都曾在这里住过。
安顿好行李,漫步于公园,提到波兰不得不提一个人物:肖邦。
这位著名作曲家和钢琴家很爱国,虽然惨遭迫害曾逃离波兰,但是他念念不忘的还是自己的国家,所以波兰人都很爱肖邦。
可以说在华沙,他的气息流荡弥漫,无所不在。为了纪念这位钢琴家,每年5-9月的每个周末都会举办免费的肖邦音乐会。
只见草坪几乎座无虚席,大家围着肖邦雕像,或站,或席地而坐,听着高雅的钢琴曲,随意而慵懒,从聚精会神的聆听和一bō_bō热烈的掌声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波兰民众的音乐素养和对肖邦的无比热爱。
在舒缓的钢琴曲下,庄臣无意一撇,似乎发现那正斜倚在一株柳树下的肖邦,也在认真聆听,那凝神远眺的姿态,神采飞扬……
公园里草地、古树错落其间,满眼绿色,各种颜色的花点缀其间,芬芳扑鼻,行走其间,悠闲之意油然而生。
站在湖的对岸远远望去,瓦津基宫与水中倒影浑然一体,再加上悠闲的白云倒影,美不胜收。
走累了,坐在草坪上,在蓝天白云下,在澄澈透明的环境里,在曼妙的音符里感受着肖邦的故事。突然几只小松鼠飞快跑过,在草地上,或跳或蹦,吃着游人给它们的食物,讨喜极了。
中午来到旁边的qczna,餐厅建在高处视野很棒,本身像个城堡,虽然只有米其林一星,聊胜于无。
菜很一般,不过啤酒不错。波兰人很喜欢喝啤酒,庄臣点一杯波兰最有代表性的啤酒tyskie。轻呷一口,口感很轻灵。
午餐后漫步街头,几次遇见犹太人纪念碑,无论手握武器还是赤手空拳,无论老年还是年轻人,满脸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原西德的总理勃兰特曾到这里来悼念死难者,下跪谢罪。
通往老城广场的路上还经常可以看到马车,古朴马车似乎带着老城重回到中世纪。因为王宫,又叫王宫广场,外表是一栋五角形的褚红色建筑,虽曾一度被毁,却依旧撼动不它在波兰的历史地位。
旁边是大名鼎鼎的圣十字教堂,因为安放肖邦的心脏而闻名于世。走入教堂,最左边的柱子之下,就是放心脏的地方。
柱子上方有肖邦的雕像,雕像下方镌刻着一行波兰文,意思是:心,永远在最珍爱的地方。
庄臣一撇嘴,埋个尸体还这么文艺?
当年他三十多岁英年早逝,心脏被取出,放进一个白兰地酒瓶中,然后封存于这里。尽管肖邦被诊断死于肺结核,但是多年来,依然有人试图从心脏中找出他的确切死因,譬如是否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
最后研究人员对装有心脏的容器进行检查,发现心脏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纤维,终于判定这是严重肺结核并发症的病灶。
老肖终于可以瞑目了!
建筑林立的老城,不大,却很精致,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穿行其间,看着极具中世纪特色的建筑,聆听石板路上呢喃的肖邦音乐,似乎觉得自己似乎走进华沙的历史……
放眼放去,这座城市有自己的经典颜色,白得纯粹,红得活泼跳跃,两种颜色点缀着波兰人、街道、城市,让这里多出一份独特之美。
广场四周布满露天酒吧,随意放置着一些长木椅,给来往的游人提供方便,鸽子可是这里的主人,它们并不在意游人的多少,只是自在地踱来踱去,亦或吃着游人丢来的食物。
坐在长椅上歇歇,或者在阳伞下喝喝咖啡啤酒,喂喂鸽子,有种梁朝伟的感觉。
天渐渐暗沉,华灯初上,在灯光的映衬下,整个老城变得旖旎起来。此时现代感十足,炫目夜景突然让庄臣意识到,无论在哪个年代,人类心中所向往的世界都是绚烂多彩的,丰富的色彩正如我们心中丰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