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抢救大明朝>第454章 你又吞并杂牌军了

当大清皇叔父摄政睿亲王,奉命大将军多尔衮亲率一万正白旗、镶蓝旗的大军,浩浩荡荡离开北京城南征的时候。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的“太祖高皇帝再世”旗,就已经在大明中都凤阳府上空高高飘扬了!

在朱慈烺“阵斩”豪格之后,淮河以南的清军就再没谁敢一试兵锋了!巴哈纳和鳌拜收拢到了七八千残兵,仓惶退过了池水,同正准备渡河的孔有德、尚可喜部会师,然后一起望风而逃到了凤阳府城外,再和包围凤阳府禁垣棱堡的清军会师,一并退过了淮河......

短短几日之内,淮河以南,就再无一个清兵了!

不过清军退却的步伐并没有在渡淮以后马上停止,而是继续一路后退。甚至连望风都不望,只是蒙着头逃跑,放弃了之前占据的凤阳府、汝宁府的淮北州县,全军退却到了河南的归德府和开封府境内,才堪堪停止。

而在徐州方向上,之前“突袭徐州”得手的何洛会也来了个仓惶逃窜。根本不等明军反攻,就放弃了徐州州城和沛县、丰县两座县城,夹着尾巴回了兖州府,去和多铎会师了。

这下朱大太子可真有点威震东南的意思了!

上回大沽口之战许多人是持怀疑态度的,谁知道那些人头是不是杀良冒功得来的?

而且大沽口打完后,朱慈烺还不是保着崇祯跑登州去了?真要胜利了,那该返回北京啊!

可这一次没人怀疑了......鞑子那边都承认了!就是朱慈烺用双剑把豪格给戳死的。

而且鞑子大军随后还望风而逃来着!

谁还敢怀疑朱大太子?

所以朱慈烺这回可就牛逼大发了!

豪格这样的鞑子亲王都给他宰了,谁他m的还敢不服?东南、中南、西南这块,谁敢拍照胸脯说自己比豪格牛逼?谁敢说自己的军队能胜过20000八旗兵?

“臣黄得功恭请千岁爷金安!”

“臣高杰恭请千岁爷金安......”

禁垣棱堡内的奉天门前(棱堡内部其实就是原来的凤阳紫禁城,大部分建筑都被流寇毁了,不过奉天门还在),从徐州和宿州赶来的黄得功、高杰二人,正在大礼叩拜御座上的朱慈烺。

朱慈烺他们不是第一拜了,可这次真是心服口服了。豪格都死了,20000八旗兵都扑了,他们有几斤几两?敢不服气?活腻味了?

“平身,赐坐!”朱慈烺依旧是笑容可掬。

黄得功、高杰双双起身,偷眼打量了一下朱太子,都觉着他的笑容里面透着一股子狠劲啊!

果然是狠人,一定要小心一点!

两个朱慈烺的侍卫给挪来两个绣墩,黄得功和高杰也不敢宽坐,坐了半个屁股,双手还扶着膝盖,哪里还有一点无法无天的军阀模样?

朱慈烺笑吟吟看着他们:“你们两个有多少军队?说个实数,老弱病残都不算,就说能练出来的还有多少?”

“回,回千岁爷的话,”黄得功首先开口道,“臣,臣麾下实有三万兵将,精壮约有两万人。”

历史上黄得功把号称有八十万人的左良玉所部一顿好打,显然是有点实力的。

“好好,”朱慈烺点点头,脸上堆满了笑容,“能有两万精壮也很不错了......两万精壮,平均分地一百亩,就是200万亩啊!余下的万人,就发银遣散吧,给你十万两银子,能办好吗?”

什么?这就要剥夺兵权了?

黄得功都听得见自己的心碎声了!

攒了多少年的老本儿,朱大太子一句话就都拿走了?

朱太子说完了话,面带微笑,看着黄得功。

豪格之死和鞑子望风而逃可是两个很大的题材啊!难得多尔衮还挺配合......有这样好的题材,朱慈烺当然得好好炒一把了。而炒高之后,是不能套现走人的,所以就只能进行“并购”了。而朱慈烺首选的两个“并购”目标,就是黄得功和高杰的军队。

这两人的底子早就让朱纯杰摸透了,他们手底下的本钱,各自编10个诸卫协(新军诸卫)是没有问题的。

“太,太子殿下,”黄得功额头上冷汗直滴啊,“臣的兵将都自在惯了,怕吃不了克难新军的苦啊!”

“吃得了苦的,”朱慈烺笑着,“土地给到位,银子也给到位了,什么样的苦都不是问题。再说了,克难新军的训练也没多苦......就是时间长一点。

另外,现在淮南、江南也没多少土地可以分配啊!要不给你的人在宿州、蒙城、灵璧、虹县、睢宁、桃源一带分配土地吧。”

朱慈烺给出的地盘就在南流黄河徐、淮段和淮河之间的夹角处,有一州五县之地,因为之前清军南侵,老百姓跑得差不多了,许多土地撂了荒,自然很容易圈到200万亩了。

黄得功一脸的为难,“千岁爷,这些地盘太靠近鞑子了......”

“你怕鞑子?”朱慈烺笑着发问。

“臣,臣......”

看着黄得功不知所措,朱慈烺笑道:“不用怕......本宫会有妥善的安排。本宫将会在中都留住一些日子,监督淮河布防。有本宫在,鞑子不敢南来的。过些日子,黄淮之间就会有十座棱堡,黄卿就能在淮北高枕无忧了。”

黄得功这才松了口气:“有千岁爷坐镇,臣倒是有信心将淮北之地经营起来了。”

“就该如此!”朱慈烺赞许地点点头,“本宫将在淮北设一镇,由卿担任总兵官......另外,盱眙之地,依旧是卿之封邑。”

“臣谢千岁爷


状态提示:第454章 你又吞并杂牌军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