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第两百三十七章 解放农奴制

德绍元帅的回复让荷尔斯泰因上下大为惊恐,他们没有想到普鲁士人居然会如此的不给面子,荷尔斯泰因公爵在看到德绍的回复之后,脸色阴晴不定。

“公爵阁下,普鲁士人完全就是在藐视我们荷尔斯泰因,在下认为我们必须让普鲁士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加以改变”

“就是!”

听见下面吵吵嚷嚷的声音,荷尔斯泰因公爵一阵的烦躁,虽然丹麦的军队要抵达荷尔斯泰因了,但是公爵不认为自己能够抵挡住普鲁士人的进攻,即便是加上丹麦人的援军也不行。

毕竟在什未林,足足近两万的联军都被普鲁士人打败了,现在就算得到丹麦援军的到来,荷尔斯泰因的兵力也只有万把人。但是看着台阶之下,荷尔斯泰因官员们的群情汹涌,公爵不知自己该如何是好。

“公爵阁下,在下认为我们应该拒绝普鲁士人的无理要求,荷尔斯泰因需要保证自己的立场,必须让普鲁士人意识到我们荷尔斯泰因并不是什么软柿子!”

一个苍老的人影站了出来,说话的正是荷尔斯泰因政府首脑里瓦格,作为政府首脑,里瓦格在荷尔斯泰因的话语权可比那位公爵阁下要重的太多,毕竟里瓦格可是从公爵的祖父时期开始就掌握了荷尔斯泰因的大权,而且其可是彻头彻尾的亲丹麦派。

里瓦格一表态,下面的荷尔斯泰因官员们纷纷开始转变了风向,一些官员甚至喊出了荷尔斯泰因与普鲁士决战到底的口号,这让公爵的额头上开始留出了冷汗。

随后在公爵没有表态的情况下,荷尔斯泰因高层达成了一致,他们决定拒绝普鲁士人的无理要求,并且和普鲁士决一死战。对此,坐在上首的公爵除了在脸上表达自己的不满之外根本没有任何的办法。

1788年十月十日,荷尔斯泰因政府拒绝了普鲁士的条件以及入境请求,他们明确的告知德绍。普鲁士人想要和平的通过荷尔斯泰因,完全就是一个妄想。

德绍在接到荷尔斯泰因人的通报之后勃然大怒,他冷冷的将自己的手套取了下来然后丢到了荷尔斯泰因政府的使者头上:

“告诉你们的那些猪头,普鲁士军队将会告诉自己的敌人惹怒了普鲁士将会有多么的可怕!”

1788年十月十三日,普鲁士军队集中了近两万的兵力进入荷尔斯泰因。与梅克伦堡政府不同的是。荷尔斯泰因人并没有将军队集中到自己的首府,每个贵族都在用自己所能调动的军队保卫自己的领地。

而战争则告诉了荷尔斯泰因人,他们的做法是有多么的不靠谱,那些几十几百的敌军根本不可能阻挡普鲁士军队的进攻。不仅如此,在攻下顽抗的贵族城堡及庄园之后,普鲁士军队会告诉敌人什么叫求生不得求死亦不得的滋味。

1788年十月十九日,就在普鲁大军逼近荷尔斯泰因首府的时候,荷尔斯泰因公爵利用自己手中的武装力量发动了一场政变。他将以里瓦格为首脑的政府高层通通的抓了起来。而在普鲁士大军兵临城下之后,荷尔斯泰因公爵果断的开城投降并且向德绍元帅献上了以里瓦格为首的一干亲丹麦派。

德绍对荷尔斯泰因公爵的行为大加表扬,但是因为在前期因为荷尔斯泰因的抵抗致使普军遭受到了一定的损失,所以德绍决定将里瓦格等一干亲丹麦派的家族财产没收,作为对普鲁士的赔偿。

1788年十月二十一日,整个荷尔斯泰因停止抵抗,普鲁士历时两个多月终于扫清了从普鲁士到日德兰半岛的抵抗力量,现在挡在普鲁士面前的只有丹麦了。

为了不让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产生什么不该有的想法,德绍向两位公爵发布了战争动员令。此动员令只是征收两国目前的常备武装力量,虽然两国首脑并不愿意就这样将自己千辛万苦养出来的军队交出去,但是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即便是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想反悔也来不及了。

1788年十月二十三日,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发出了一个震惊整个欧洲的消息。他们两国将组织一支总人数达到了八千余人的军队参与普鲁士对丹麦的战争。

也就在同日,本来丹麦的六千援军已经快要抵达荷尔斯泰因了,但是就在荷尔斯泰因的边界上,丹麦援军收到了荷尔斯泰因和石勒苏益格对丹麦宣战的消息。因此这六千丹麦军队缩了回去。

1788年,十月二十八日。德绍等一众普军将领以及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两位公爵来到了丹麦的边境上,德绍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三万联军,意气风发。

“两位公爵殿下,我想我王是不会忘记两位对文明世界的正义行为的支持的”

“不敢,不敢”

“元帅阁下,实在是客气了”

面对德绍的客气话,两位公爵不约而同的客气了起来。

随后德绍手臂一挥,三万联军浩浩荡荡的跨过了荷尔斯泰因和丹麦的边境线,对丹麦的战争正式爆发了。

“陛下,英国人的舰队已经封锁了整个卡特加特海峡,只不过一些被断了海路的商人不停的向政府抗议.........”

“不要理会他们的抗议,告诉英国人的舰队,不管是任何人,即便是悬挂着我们普鲁士旗帜的船只都不能放其通过卡特加特海峡!”

此刻的无忧宫,威廉正颜色肃穆的在和洛克斯商议着。

1788年九月开始,英国皇家海军应普鲁士政府邀请便开始将整个卡特加特海峡封


状态提示:第两百三十七章 解放农奴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