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卡尔对布拉特纳的偷袭,这段时间在双方军队夹杂的战场上,奥地利人一直都在向普鲁士人发动着小规模的攻势,而图哈身处于前线更是没有闲着,在聚集了两万淇滨交给卡尔指挥之后,图哈在战场的最前沿同时也准备了近三万人的兵力,这三万人正是为了一旦卡尔在布拉特纳得手便用来扩大优势的。
此次作战,图哈可以说是拿出了血本,毕竟波西米亚一线的战线何其漫长,能够在战线的最西段集中这样规模的兵力而不被普鲁士人发现已经可以说是图哈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就在威廉在布拉特纳西部森林中遭遇到奥地利军队的时候,图哈也是一身戎装的站在了奥军阵地的最前沿,这里距离对面最近的普鲁士人防线仅仅只有不到五百米的距离。
在派出卡尔率领军队突袭布拉特纳的时候,图哈就已经和卡尔约好,只要卡尔得手,那么立即率领军队在布拉特纳纵火。之所以让卡尔纵火一方面是为了传递讯息,毕竟只有火焰升空才有可能让图哈及时的知道卡尔的情况从而进行配合,而另一方面便是为了更加打击普鲁士人,要知道自从布拉特纳到塞德利采地区成为了普奥两国争夺的焦点之后,普鲁士人便将布拉特纳经营的如同一个根据地,大批的粮草和辎重都放在了布拉特纳,纵火之后,毫无疑问,这些东西都将化为飞灰。
之前卡尔曾经向图哈建议。既然已经攻克布拉特纳,那么为什么是纵火而不是尽全力守住?对此,图哈的回答是。卡尔麾下两万士兵全部都是骑兵,即便是攻克了布拉特纳,指望两万轻装上阵的骑兵去面对装备齐全疯狂反扑的普军,实在是太过危险。
有人可能要问,既然骑兵守城不易,难道说攻城就容易了吗?这一点前文也已经说过,布拉特纳的城墙并不是将整座城市都包围了起来。因为地形的限制,一些地方是城墙所构筑不到的,正如前文说过的那处湖泊。
这样的缺口在布拉特纳城墙四周并不仅仅只有一个。整个奥军参谋队伍都经过了细致了研究,布拉特纳城墙上缺口处的湖泊在冬天水量会变得相当稀少,战马泅渡完全不成问题。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所以图哈才会派出两万骑兵交给卡尔奇袭布拉特纳。
当然事情并不都是绝对了。因此图哈也准备了b计划。那就是一旦卡尔的行动失败,那么不要和普鲁士人硬拼,而是率领军队立即逃窜,毕竟卡尔麾下全部都是骑兵,跑的绝对没有问题的。
而卡尔跑走之后并不用急着返回塞德利采,图哈需要他率领骑兵继续向普鲁士军队后方深入,最好能够搅动普鲁士人惊慌失措。
当然从情感上来说图哈并不希望卡尔所部的结果是第二种,虽然第二种看起来好像对奥地利人更加有利。但是卡尔所部势必要陷入到危险之中,而卡尔是图哈在这一代王室中最为看重的人。他不希望卡尔遇到太大的危险。
而德绍放着好好的布拉特纳不守,坚决要率领军队在布拉特纳西部地区作战也正是想到了图哈准备的第二种计划。
眼下普鲁士的大军都云集到了第一线,在国内防守的基本都是当地的民兵,即便是波西米亚地区,它的中心也是相当空虚的。因此在考虑到利害关系之下,德绍才会决心在布拉特纳西部地区对决卡尔。
汇聚了近三万人的兵力之后,德绍一边派出了数量众多的斥候向着丘陵深处出发,一边亲自率领步兵主力在中军压阵。
德绍派出的斥候队伍在半个小时之后发现了奥军前锋特里克所部的踪迹,在取得了重大发现之后,斥候队伍立即开始收缩,而与此同时,特里克也发现了在自己队伍附近出现了普鲁士人的身影。
一方面特里克派人紧急将这个情况汇报给卡尔,另一方面,特里克则是率领自己的部下开始剿杀起那些出现在视线之中的普鲁士斥候。
在得到特里克的汇报之后,卡尔知道自己的动向已经掩盖不住了,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失落,在卡尔看来即便是德绍在此地云集了重军,但是他的胜率依然不小。
丘陵地带的确对骑兵的速度和战斗力造成了影响,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除非普鲁士人拥有相当数量的骑兵,不然面对他麾下的两万骑兵依然讨不到什么好,毕竟丘陵地带对步兵同样不利。
有了这一层思考之后,卡尔也决心在此地决战,在有了这一决定之后,卡尔便立即下令军队的将士立即原地休息,同时补充体力。
卡尔将麾下的两万骑兵分成了三部,一部由七千匈牙利骑兵组成,另一部则由剩下的八千匈牙利骑兵组成,而卡尔自己则亲自率领四千奥地利骑兵坐镇中军,三个部分排成了品字形的军阵。
很快在一处湖泊边上,卡尔与德绍的主力遭遇了。
看到奥地利人所布置的军阵,德绍的眉头一紧,一般来说品字形军阵在进攻阵型来说绝对是排名靠前的,依靠着品字形军阵的前面两个口,敌人完全可以在敌人防线之间撕开一条口子,然后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将敌人防线的缺口扩大,当缺口被扩大之后,位处后方的最后一个梯队便可以直插敌军中心。
面对这种情况,德绍只能加强整个正面的防守力量,但是敌人是骑兵这一点相当的关键,即便是德绍麾下拥有近三万人的兵力,更是王室近卫军这样的大编制师团,但是普军所有的骑兵依然只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