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玄幻奇幻>重生之黑铁的荣耀>第四十八章 购买枪子和配套火药

第四十八章购买枪子和配套火药

当克洛德和博克阿尔都说要买奥巴什二型制式火绳枪的枪子和配套火药后,瓦库里很难得的吹了声口哨:“你们的父亲对你们实在是太宠爱了,竟然肯为你们购买王国最新式的军队配枪。奥巴什二型制式火绳枪已经算是整个大陆最先进的火枪之一了,三百八十米的射程,二百四十米的有效伤害距离,据说一百五十米以内能一枪搁倒一头三四百斤的大野猪……”

看来瓦库里也是个火枪爱好者,对这种王国最新式的制式火枪的一些性能数据了解的很透彻。

“瓦库里大叔,你说最新式的火枪就是射程和有效伤害距离的增加吗?”克洛德一直就觉得这个世界的火器研究走入了歧途,不改进发射方式光研究射程的增加有个屁用!难怪五六百年前就有了火绳枪,到了现在还是在用火绳枪。

“当然,最早期的老式火绳枪射程不到两百米,有效杀伤距离只有八十米左右,这五百多年能提升到三百八十米的射程,已经算是到了射程的极限了。你知道奥巴什一型制式火绳枪的射程也达到了三百六十米,为了增加这二十米的射程,王国火枪研究院整整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和无数的金钱……”瓦库里很有感触的说。

克洛德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在听天方夜谭了:“不是,瓦库里大叔,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增加火绳枪的射程,事实上这火绳枪发射慢,瞄的又不准,打那么远干吗?再说这三百多米的距离,对面看都看不清,枪子射到哪里去了谁也不知道,还不如射程近点发射快点射击的精准一些……”

瓦库里看着克洛德笑了:“小子,一听你说这话就知道你没什么见识,射程才是火绳枪的王道啊。如果你上了战场你就会明白,三百八十米的射程足够对敌人多施行五六次齐射了。能不能精准的射击到目标并不重要,一把火绳枪发射没击中目标是很正常的,可是一千把火绳枪一齐发射的话,你想想那目标还有可能逃生吗?

战场上靠的是覆盖似的射击,先发齐射打击敌人的火枪阵列。如果对战双方一方是装备射程三百八十米的火绳抢,另一方手持的是射程两百八十米的火绳枪,那么你自己想想就知道,射程远的一方完全可以在敌人的射程外进行多次齐射,敌人却只能站着忍受挨打。发生这样的情况不用三轮齐射,被齐射的一方就会崩溃以致大败……”

瓦库里说得似乎很有道理,可克洛德总觉得好象有哪里不对:“那射程短的一方干吗站着挨枪子啊,为什么不散开快速接敌?等到了射程就可以短兵相接,那样说不定还有获胜的机会啊。”

“所以我才说你没见识啊。”瓦库里摇了摇头:“你不知道火绳枪的威力就在于齐火射击吗?只有排列成战列队型听候命令一齐开火才能形成最大的火力覆盖,对敌人造成最大的伤害。在战场上将队列散开容易,但接敌后想再排成战列就很困难了,敌人不会给你从容组队的时间。

一把火绳枪发射,在战场上甚至不能对敌人形成丝毫的威胁。这点已经由那些射击好的游击枪兵在战场上得到过证实,他们三五成群的在战场上游荡,伺机射杀敌人的斥候和信使,但他们也发现,十次开火能有三四次击中敌人已经是最好的战绩了,因为敌人都是在运动中,并不是那些竖在训练场的固定靶子……”

克洛德不想与瓦库里废话了,这几乎是鸡同鸭讲,这一刻他突然明白了一些什么,难怪法雷亚大陆各国对平民的限制那么的严格,这些都是可以被拉上战场的炮灰啊。自己还不怎么明白为什么父亲昨天晚上在谈话中会那么肯定王国与反奥五国同盟发生战争的话即便获胜也会伤亡惨重,根据原来是在这里,这是个排队枪毙的时代……

穿越者前世的历史上,火绳枪和燧发枪的时代,为了发挥火力的优势,战场上敌对双方都是列队排着整齐的队伍互相靠近,然后开火齐射,前排倒下后排跟上,就这样比勇气和胆略,还有谁死的多,直到有一方崩溃逃命或投降为止。

穿越者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部描写这个排队枪毙战争的电影,那个世界霸主的红杉军士兵穿着红色的制服,听着军乐队奏出悠扬的乐曲声排成四五列横队向敌人的战列线逼近。到了火枪的射程内军官却没有下令开火,士兵们只好冒着敌人的齐射一步步的向前进,身边不时有中弹的战友栽倒在地上,而这时,后排的士兵就会加快步伐,自动补上空缺……

虽然损失惨重,但这样不顾士兵的伤亡一步步的逼近敌人却给敌人带来空前的压力,以至他们最后两次的齐射根本就没准备好,只造成了寥寥数人的伤亡。而这时红杉军已经迫近到距离敌人大约三十米的地方,军官这才下令开火,第一次齐射几乎就让敌人的前排士兵全部栽倒,紧接着冲锋号响起,发射完的士兵不再装弹,拔出刺刀套在火枪枪管上向敌人发起了进攻,是役大胜。

以前克洛德看报纸上报道一次边境冲突就有近千人的伤亡还有些想不通,现在总算是明白了。没有战壕和堡垒,没有炮火封锁线,双方士兵排着队列走向死亡,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就算一直打胜仗也没可能承受得了自身那么大的损失。

昨天晚上父亲还说如果这次王国与反奥五国同盟发生战争不打到伤亡惨重消耗完军备实力是很难罢手展开停战谈判的,这样的战争的


状态提示:第四十八章 购买枪子和配套火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