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据幽州以后,公孙度仍是居于襄平,并未前往州治渔阳。
对于是否迁居一事,公孙度手下一众文武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以魏攸、戏忠为首的文臣反对迁往渔阳,至少短时间是不成的,原因有三其一,幽州虽据,但辽东才是他们的根本,无论是道路和房屋的建设,还是百姓生活水平的问题,其余郡县还差得多;其二,幽州新据,南面尚有先一步握有冀州的袁绍,实力强大,若是迁居渔阳,未尝不会给他一种将要南下的意思,不利于发展;其三,与前两个关系很大,首先幽州要得到发展,必然会将番薯等物扩展出去,但仓促之下,必然会被袁绍等人获悉,届时难保不会因此产生争斗,再则要想保密,非得增派人手不可,但是如果直接让原来的辽东军过去,无疑是告诉其他势力他们本就有着强大的实力,以后还会更强。总不能告诉他们你不会再增强实力吧?这样也没人信啊!毕竟此事已经在做了。
随着公孙度回襄平,各郡县募兵一事也随之展开,至今已有数万人在进行训练,及至年底,或许将会增加十万人马,届时幽州将会有超过三十万大军。
而以徐荣为首的武将则觉得于情于理都应该迁往渔阳,原因也有三其一,公孙度乃是朝廷任命的幽州牧,既然已经拿下幽州,那就应该遵循朝廷的祖制前往渔阳镇守,否则很可能会被朝中大臣以此进行攻讦;其二,新得郡县人心不定,迁往渔阳能起到稳定人心之功,若不然被人利用,可能会乱起来,届时为南面的袁绍所趁,是以,反倒不如先一步适当的展现实力,被人忌惮总比被人惦记的好;其三,辽东虽好,但到底偏远了些,至少比渔阳偏远得多,不利于将后来争夺天下。
最后一点,说得有些隐晦,既指所处位置,也有暴露实力之后对人才的吸收。没有强大的实力,如何吸引人才投效?靠名声?公孙度的名声比袁绍等人差远了。
公孙度对双方各执一词并未表态,但是从他继续留在襄平来看,是支持魏攸等人的。
只是,无论是魏攸,还是徐荣,他们都不知道公孙度留下的真正的原因。
从地图上看,襄平与中原的距离其实并不远,尤其是从沓津出海,前往东莱的路途来看,其实是很近的。加上东莱早已被他暗中掌握,将来说不得要从这里出兵,如此,襄平反倒要比渔阳方便得多。
另外,从战争来看,有句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直接就凸显出了粮草的重要性。而为何要粮草先行呢?主要是粮草的损耗大!而现在公孙度的重心仍在辽东,其余郡县想要与辽东齐平,不说十年,至少七八年是要的,粮草的话,可能要快一些,毕竟番薯之类的产量极大,扩张很容易,但考虑到保密的问题,恐怕最后也得要七八年才行,如此,物资的运输最后还是要从辽东开始。但从辽东开始的话,经昌黎,往渔阳,再到中原,恐怕消耗不是个小数目,可是换做走海路,那就不同了,不仅运输数量大增,消耗更是大大降低。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人才的问题公孙度并不担心,顶尖的人才手下虽然不算多,但也不算少,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缺的,只是底层的人才。而这些人,经过辽东这么多年的变革,虽然仍旧有许多人只是处在识字,略懂一些粗浅的经史之类,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庞大的基数下,能达到管理城池的人才还是多了很多。
而且,当此事传出去之后,公孙度相信绝对不会再有世家子弟投效于他。因为公孙度这简直就是在断他们的根本。
说了这么多,这天公孙度正在思考要不要向东莱增兵,已占据更多郡县的时候,亲兵突然来报——
“主公,晴夫人还有十里地就要进城了。”
公孙度闻言颇觉头疼,虽然张芷已经跟他说过她们几个女人的猜测,但是对于张芷就这样拉郎配式的举动,还是觉得无法理解。要说只是大小乔也就罢了,毕竟二女也到了婚配的年纪,可问题竟然还向甄家定了亲,对象还是那个才十岁出头的洛神。
洛神美则美矣,但关键是年纪太小了啊!哪怕公孙度受时代的影响甚重,但是心底也仍是有种下不去嘴的感觉啊!
“主公?”
陡然,公孙度发现亲兵还在跟前,这才想起自己走神了,脸上闪过一丝尴尬,道“嗯,某知道了,你下去吧!”
亲兵离去,公孙度才开始思索是否要前去迎接。
去?还是不去?
不等公孙度想出个结果来,已经得到了消息的张芷赶了过来,道“老爷,乔家父女初到,老爷身为主人家还是要亲自迎接一下的,否则便会显得失礼,老爷觉得如何?”说完,美目定定的看着公孙度。
公孙度不由暗暗叫苦,哪里还不知道张芷这是担心他不满她们的决定,过来逼宫来了。迎接倒是简单,可这不也表明他有那样的心思了吗?
公孙度有心拒绝,可看着张芷的一脸哀求的模样怎么也狠不下心来。
“好吧!我们一起去。”公孙度同意了下来,不过也婉言道,“不过某好歹是一州之主,就不用到城门处迎接了吧?就在家门口迎接,如何?”一楼
张芷闻言犹豫了,她倒是希望到城门口迎接,然后将此事直接传开,做成既定事实最好,只是作为妇人,她觉得之前的言语逼迫已是不该,现在还要得寸进尺的话,可就有失妇道了。
“是,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