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白话第一编年史>卷十六 汉纪八(1)

孝景皇帝下

前三年冬十月。梁王来朝。

当时皇上未置太子。与梁王宴饮,从容对梁王说:”千秋万岁后,将皇位传给你。“

梁王急忙辞谢,虽知不是发自内心的说法,但还是心里窃喜。太后也不以为非。詹事窦婴引杯酒进前说:”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子相传,这是大汉的约定,陛下何以得传梁王?“太后由此憎恨窦婴。窦婴因此病免,太后除窦婴的门籍,使不得朝请。梁王自此更加骄横了。

春正月乙巳赦。长星出西方。洛阳东宫灾。

起初,孝文帝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与皇太子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击杀吴太子。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怒,说:”天下同宗。死了就葬在长安,何必来葬。“又遣回长安归葬。吴王由此稍失籓臣之礼,常称疾不朝。京师知道他是因为儿子的缘故,系治按问吴国的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这事,使者说:”吴王其实没病,只是因为朝廷系治他的使者数辈,吴王恐惧这才装病。察见渊鱼者不祥。只有皇上摒弃前过,使他有自新的机会才可以。“

于是文帝就赦归吴王的使者,并赐给他几杖,年老了可以不用朝请。

吴王得释其罪,反谋也就渐渐解除了,然而他国中因为富有铜盐,故而百姓无赋,又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阖里。别的郡国要来追捕亡人,公共禁止他们进入。如此四十余年。晁错多次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因此吴国日益骄横。及皇上即位,晁错对皇上说:”当初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年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这三个庶孽,就已经分去了中国的大半。今吴王前有太子的旧仇,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不忍,因赐几杖,德义至厚。本当改过自新,反而更加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引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反得快,祸小。不削,反的迟,但是祸大。“

皇上令列侯公卿宗室杂议。无人敢反对。,只有竇婴力争不可。由此与晁错有隙。及楚王戊来朝,晁错因上言刘戊往年为薄太后服丧,私奸服舍。请诛之。下诏赦免,削东海郡。及前年赵王有罪,削其常山郡。胶西王以卖爵事有奸,削其六县。廷臣方议削吴,吴王恐削地不停,因发谋举事。考虑诸侯无有可以同谋的,听说胶西王勇而好兵,诸侯都忌惮他。于是使中大夫应高前去对胶西王说:”如今主上任用邪臣,听信谗贼,侵削诸侯。诛罚良重,日以益甚。古语说,括康及米。吴与胶西,都是知名诸侯。一时见察,将不得安宁。吴王身有内疾,不能朝请。二十余年,常恐见疑。无以自白。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听说大王因为卖爵的事有过,听说诸侯削地,罪不至此。这恐怕不是削地这么简单。“

胶西王说:”有这事,但能怎样?“

应高说:”吴王自以为与大王同忧,愿因时楯理弃躯,为天下除患,大王以为如何?“

胶西王赫然惊骇说:”寡人怎么敢这么做?主上虽然急严,但只有守死,怎么敢反叛呢?‘

应高说:“御史大夫晁错,荧惑天子,侵夺诸侯,诸侯皆有背叛之意。人事已是到了极点了。彗星出,蝗虫起。这是万世一时的好机会。吴王内以诛晁错为名,外从大王后车,纵横天下,所向者降,所指者下。莫敢不服。大王诚然能幸而许一言,则吴王帅楚王略函谷关,守荥阳敖仓之粟。拒汉兵,治次舍待大王。大王幸而光临,则天下可并,两主分割。不也是可以吗?”胶西王说:“很好。”

于是归报吴王。吴王犹恐他不守诺言,就亲自为使者,至胶西与他面约。胶西群臣有听到两王的计谋的,就进谏说:“诸侯的地不能当大汉的十分之二,为叛逆让太后担忧,不是好的计策。如今只有一帝,处事都不容易,假令事成,两主纷争,更容易变生祸患。”胶西王不听。遂发使约齐,淄川,胶东,济南诸王。都已许诺。

起初,楚元王好书。与鲁国的申公,穆生,白生,都受诗于浮丘伯,及为楚王,以三人为中大夫。穆生不好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座。及子夷王,孙王刘戊在位,也常设。后来就忘了。

穆生回家后叹着说:“可以走了。饮酒不设座,这说明王的心意懈怠了,如果不走,楚人将钳我于市了。”遂称疾卧床。申公白生强要他起来,说:“难道就不念先王的遗德吗?如今王一旦失小礼,怎么就至如此?”穆生说:“易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也。君子见机而作。不候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待我们三个人,是因为道义尚存,今日忘了,就是忘记了道义,忘记道义的人,怎么可以和他相处久远?我岂是为了他这小小的失礼。”

遂谢病而去。申公白生独留在楚王府。王戊稍有淫暴之事,太傅韦孟作诗讽谏,不听,也辞去。住在邹地。

戊以削地事与吴通谋。申公白生进谏,戊罚他们穿上罪人的衣服,在市中为苦力。

休侯使人谏楚王。楚王说:“季父不和我合谋,我起兵后先取季父。”

休侯惧,乃与母太夫人奔京师。


状态提示:卷十六 汉纪八(1)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