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并不是这个课题项目组的成员啊。”夏路提到了一个关键问题。
两位老师你们亲口说过,这个项目的首期经费是500万元,其中用于人事奖励方面的占比,最多不得超过20,也就是100万封顶。
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有些事情必须要讲清楚。
曹正刚立即作出决定:“夏路,从现在开始,你是我们课题项目组的正式成员。”
“立项的时候,申请人写的是曹老师和我的名字,团队成员由我们挑选,最终将以论文作者栏上的名字为准。”余枫说到,他递给夏路一个u盘,又道:“u盘里有论文标准模板,以及我和曹老师做的maple验证的结果分析表。夏路你就在这上面修改吧。”
“哦,好的。”夏路接过u盘,又问:“作者署名,该怎么写呢?”
论文署名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也是要提前问清楚的。
“夏路你是一作,这是毫无疑问的。”曹正刚很坚决的说到。
“嗯,明白。”夏路点点头,遂继续提问:“那通信作者写哪位老师?”
“至于通信作者……”曹正刚和余枫对视一眼,两人通过眼神进行沟通。
不论你做什么科研项目,体现科研成果的正式途径只有一条---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学术专著,以论文居多。
论文署名栏的第一作者是对这个项目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
通信作者是整个项目的负责人,他的主要任务是拉经费,以及确定课题的整体框架。
职称、房子、今后能申请到的科研经费,或者读研、读博、评优、拿奖学金,论文是排在第一重要位置的考核要素。
多发表论文是一方面,你的名字出现在署名栏上的哪个位置同样重要。
一作也好,通信作者也罢,出现的次数当然越多越好。
曹正刚和余枫之前的约定是,通信作者写曹正刚的名字,一作写余枫的名字。
下一个项目,如果两人还有合作机会,那么通信作者写余枫的名字,一作写曹正刚的名字。
现在,半路杀出个夏路。
干货摆在这里,曹、余两位老师不再把夏路当作一位大一菜鸟,夏路晋升为利益瓜分者。
确认过眼神之后,余枫说到:“这样吧,一作是夏路,通信作者是曹老师。”
“e……那余老师呢?”夏路问到。
“我啊,随便写个什么就好了。”余枫无所谓的说到,完事提醒一句:“夏路你的两位师兄,你别忘了把他俩的名字也写上去。”
“好的,知道了,那我先回去写论文忘了。”把所有的事情都问清楚了之后,夏路离开办公室,回到寝室写论文。
来自余枫的u盘里有两份文件,一份是余枫、曹正刚之前写的论文的可编辑版,另一份是maple验证的数据表格。
此时夏路面临的不再是学术问题,而是做人的技巧。
夏路自己写的方法,是可以直接发一篇论文的。
但他不能这么做。
因为曹、余两位老师让夏路旁听,夏路才有机会接触到这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课题。
等以后做大做强了,夏路也许有机会去申请课题、申请经费,自己当老板,建立自己的班子。
然而。
这篇论文,或许可以成为夏路的敲门砖。
至少在当前阶段,夏路应该和曹、余两位老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两位老师是夏路的学术引路人,是他俩在偶然之间指引夏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基于上述考量,夏路开始修改自己的论文。
夏路版的论文共有三十三页,曹余版的论文是五十八页。
曹余版论文的五十八页所论证的东西,基本上等于夏路版论文前二十页的内容。形式上有所不同,本质上是一样的。
曹余版论文的五十八页以及夏路版论文的前二十页,起到的效果是相同的,两种形式上不同的手段证明了同一个引理。
有了这个引理,再加上夏路版论文的后十三页,便彻底搞定了这个课题。
真正的精髓,是夏路版论文的后十三页。
夏路沿用了曹余版论文的基本引理证明方法,加上他的精髓,从而形成了一篇六十一页的新论文。
这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夏路进行了一些修订操作,使得论文各部分的衔接看上去更圆润。
所以,这份六十一页的论文,既体现了曹、余两位老师的学术思想,亦包含了夏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精髓技巧。
“论文内容方面ok了,那么署名的话……”夏路陷入了沉思。
一作夏路,通信作者曹正刚,这是已确定的坑位。
另一个关键人物余枫老师,真如他自己所言,随便给他一个什么坑位都可以?
不。
不是的。
我感觉到,余老师的眼神中流露出了某种yù_wàng……夏路再三考虑,作出如下决定:
并列第一作者,夏路、余枫。
第二、第三作者,于鑫、闻浩。
通信作者,曹正刚。
于鑫、闻浩是曹、余两位老师带的研究生。
夏路只见过两位师兄一面而已。
既然两位老师特别嘱咐带带两位师兄,那就按照老师的意思,带师兄一起飞吧。
“就只有我们五个人,便搞到了500万的经费,据说还只是首期经费,果然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啊。”
夏路写论文的工作持续了两天,在他完稿的时候,郝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