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宁慢慢嚼着一小块肉:“没错,正是和四王子交换的。”
这次交换得太多了,不过肉算下来够便宜,大约比往日的粮食都还要便宜。已经准备运往最近的作坊,制成熏肉,能保存多点时间。更多的已经将数量上报去了汉王那里。
今年粮食歉收、加上雪灾,不少地方已经开官仓放粮救灾,可惜僧多粥少,有些地方官仓还不足用,这些肉应该可以救燃眉之急。
使者带着好奇地问:“据说县主一来就开始屯粮屯货,难道有先见之明,知道此冬极寒?”
“非也!”希宁当然不能承认:“我只是闲来无事,想做点生意,什么便宜买什么罢了。”
夏天买冬天的东西,而且已经连续二三年都是暖冬。买的东西确实便宜,可鬼才相信只是凑巧。
如这城守不住,那可能是凑巧。可这位县主能以弱胜强,把城守住,等到援军,那就不是光凭运气能办得到的。
使者又喝了口酒,顿时火辣辣的口感都让他为之吐出一口气:“好酒!”
那是自然,点火就能燃,喝半碗就能红光满面、全身发热。如果火油用完了,酒能代替。烧不死你们这些小样的。
不久后,大汗的口信来了,说长平县主既然如此坦然,他们怎么可以再厚颜搜城,让使者先回去,他们在呼邪冒顿失踪的范围内再搜索一下。
使者离开了,卫国将军有点埋怨:“为何让其逗留,县主应该让他们退回关外。”
还敢埋怨,姐在这里守了三个月,匈奴人在北门外也驻扎了三个月。现在多住几天又怎么了?
说有用的话,他们早就走了。
有本事去打呀,把这堆家伙全都赶出去呀。
不过资历让她很少生气了,越来越温柔。反正生气有作用吗?如果生气就能解决一切,还要打仗干什么?
“如现在提出,未免有做贼心虚之嫌;而且定会挑起战事。”希宁不紧不慢地解释,就跟幼儿园阿姨一般,要细心耐心。淡淡一笑:“要搜就搜吧,他也不敢逗留太久。”
为什么?一方面春天快到了,第二个原因,六万守雁门的将士再过三五日就能抵达。到时十万大军,真的打过去,匈奴的八万人未必能得到多少好处。
大汗听到使者回来后细细详说后,将乌维达给放了。然后开始地毯式地搜查,找寻呼邪冒顿的尸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但大汗还是抱有一线希望的,最差的结果就是死了、被野兽吃了。否则的话,应该还活着。要知道呼邪冒顿的身价可贵得很,哪怕死了,尸体也会有人抢的,拿去兑现奖赏。
乌维达走出敖包,准备上马,带一对去找呼邪冒顿。
一阵风吹过,一张纸被吹了过来。
乌维达捡起纸看了看,是长平县主变了悬赏,粗糙的纸上画了呼邪冒顿的头像,还写着凡是能找到活人,赏金一百两,能找到尸体或者提供有效线索的赏银一千两。
这画得也太粗糙了,但还是挺传神的。这张悬赏看上去象是悬赏江洋大盗的版本,而且呼邪冒顿长得也象。
这个长平县主还真是骂人不见粗,又不能说她不好,反而还要感谢她。
乌维达嘴角勾了勾,将悬赏的纸塞给了旁边的一个兵,翻身上马,带着人去找。但他有感觉,人一定找不到,可他必须找,做个样子出来。
当六万守雁门的将士连同粮草一起抵达时,已经是四天后了。
都城也来了消息,呼邪冒顿已经送至都城。
是他那天慌不择路,一路往东,骑马逃得迷失了方向,马筋疲力尽倒下。他不知道走了多久,最后冻得晕倒。是一个山野村夫救了他,可惜天气寒冷,他两根大拇指都被冻掉了。
他身上镶嵌着宝石的佩刀,让村夫感觉到他不是普通人,于是去报官。
官员扔出了他是谁,不敢擅自做主,送去都城,由汉王定夺。
当然这段曲折离奇、又很符合逻辑的故事,是希宁杜撰出来的。
她写给汉王的书信上写着:“匈奴储君因畏惧逃跑,与被俘,舍何更好呼?”
那当然是逃命时晕倒被救后送去都城,更让匈奴人丢脸!
为此都城提早三天通知百姓,不准扔坚硬之物,不准扔蛋,鸡蛋鸭蛋鹌鹑蛋、什么蛋都不能扔。现在滴水成冰,鸡蛋都能冻成冰坨,扔过好不容易得到的匈奴大王子给砸死了。
结果百姓们都开始收集烂菜叶,等到呼邪冒顿的囚车过去时,囚车上的烂菜叶子都快堆成了山,足够喂十头猪了。
至于呼邪冒顿,他有可能没机会回到匈奴去和自己的父汗解释这一切了。
哪怕解释,未必也能解释得清楚。
就算大汗相信,怎么让天下人相信?
这个黑锅铁定背实了,而汉王多了一个人质。儿子再不争气也是儿子,就看汉王怎么运用了。
听到消息后,大汗顿时感到丢脸,加上此时打仗已经没有任何必要,也讨不到什么好,准备带着队伍回去了。
走之前,希宁让人将那些冻成黑冰柱的烧死匈奴人尸体,全都送去匈奴营地。
大汗处理得也简单,放一把火继续烧,全都烧成灰。如果有亲人死了,那就随便抓一把灰带回去,也算是给他家里人一个交代吧。反正谁的灰都是一样的。
驻军留下一万至临关,重新巩固边关,驻扎下来。剩下的回去复命,走时将多余的牛羊肉带走。汉王已经将这批肉做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