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说:
“我也只是人,领受天道而已;
但是至少,第一,人对自己和万事万物的认知和知晓,并不完全洞彻,这是绝对缺陷;
然后,第二,即便是我们了解和知晓的事物,我们也缺乏力量改变或者治理到我们期望的程度,或者一国之民生存生计所需的程度。
如此者二,那么我们一切自满、自傲、自以为是,都是可笑和短暂的;
如果贵族就完全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那么不是贵族,就可以完全冻死、饿死、杀死或者舍弃,留下纯粹的贵族,是不是?”
杨太后说:“那是不仁,不应该的。”
林夕说:
“太后可以看看史记,朝代更迭,其实更多的是生产力和人口的矛盾。
刀耕火种的年代,十亩田轮作,可能满足一口人的生存;
若是一户人家均有三百亩田可以耕作,那么他们家娶妻生子,每歹繁衍存活三人,第二代就有五人,第三代死掉上一代,第二代的五口人,繁衍十五口,加上第二代,就是二十口;
二十口需要二百亩田,三百亩田还耕不完,绰绰有余;
但是到了第四代十五口繁衍四十五人,死掉上一代,加上第三代,就是六十五口;
六十五口就需要六百五十亩田,三百亩田就不够吃了,其中至少三十口人就必须迁居他处,他们迁移到哪里呢?
大宋朝上亿百姓,宋仁宗时,范仲淹在奏议《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臣知苏州,田出税者三万四千顷,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
方回《续古今考》说:余在秀……望吴侬之野……皆佃户。……假如亩产二石或三石。以二石计,2石米,是4石稻谷。
一石为四钧,一钧是三十斤,所以一石是120斤,亩产4石,稻谷合汉量为亩产谷4.288石,折合今市制亩产381斤;比汉时为增2.777石,合今市制亩产250.1斤,增长了54.4;比唐代的3.81石,增长了12.5。
为什么比前朝增长,因为真宗大中元符三年(公元1011年),朝廷派人到福建,收取占城稻三万斛,到了南宋年间,江南十之八九都已经种了占城稻,占城稻高产并且可以生长期短,一年可以种双季,有些地方分甚至可以种植三季。
汉代士兵定量每月用小米36.2斤,唐代每月粟米54.3斤,粟米出米率按照六成折算;
汉代戍卒每年的口粮723斤粟米,唐代需要1068斤,差不多要18亩或者19亩的田地。
汉书《食货志》记载,五口之家有田百亩,折合到宋代的大约是69亩,可以养活3.8人,如果1.2人不服役,就会饿肚子。
宋朝子民已经超过1亿人口,需要18亿亩以上的耕地,南宋比北宋土地面积更小,如果不是商税早就民变沸腾,无需女真、蒙古,自己就崩溃了!
如果没有女真、蒙元的侵略,就算三十年一代人,一亿人按照育龄夫妇百分之二十计算,就是两千万人,一千万对,一代人就算只生三个人,就是三千万,一百年就要人口突破2亿人,我们没有土地怎么办?
我们有36亿亩土地可以开垦吗?还要不要盖房子?建城市?造工坊?建兵营?
很多地方并没有石炭,他们冬天用什么取暖?砍伐森林吗?
有一些数据显示,有宋一朝耕地面积最多5亿多亩,粮食产量不到500亿斤,当然这些亩数和斤数,始终有各朝代不同的面积和重量变化,但是如果以粮食为主,人均年粮食消耗确实需要将尽500斤,如果将田亩养殖牛羊鸡鸭,那么总体产出还会减少,就是养活1亿人的规模!
如果没有新的创造,即便是没有任何天灾人祸,一两百年,也会自相残杀,直到剩下来的人口,能够在当前的土地上维持生活。
所以,再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维持统制的唯一奥秘,就是杀死对手。
但是贵族一定会生下聪慧的子嗣吗?”
杨太后结结巴巴地说:“当然,也不尽然。”
林夕说:“皇家子嗣一般情况下,要比贵族和百姓少,才能够不需要劳作,就获得钱粮,对吧。”
杨太后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是”
林夕说:“皇家子弟只能做官,但是治理地方,却需要官僚和世家,他们就没有能力蒙蔽上听,甚至联手推翻吗?”
杨太后说:“当然有,春秋战国代周,三国代汉,乃至大宋代唐。”
林夕说:“太后,你这样敢于承认现实,就是一种极大的进步,骗人这种事情,可以在同一时间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欺骗一个人,但是永远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上天若真如此,它自己就灭亡了。”
杨太后脸色稍霁:“上人真是耿直呀。”
林夕说:
“太后,在我们的那个世界里面,有一个王朝,叫做明朝,明朝灭亡前,皇亲国戚大致在4万-5万左右,理论上他们不能工作,不能经商,他们必须有朝廷供养,如果每家有管家仆役婢女二十人,光是皇族直接吸收民脂民膏供养的,就要达到20万;
这样的皇族数量在上,那么官吏又怎么会甘于人下呢?
这样的皇朝只凭几个好人、能人,是绝不可能长久的。
明王朝最后一人国君,最后自己吊死自己,虽然也有些气节,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
当他们王朝自己治下的一个邮递员起兵反叛,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