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总会有一种惯性,这种惯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天生。而它又往往会在面容上有一定的反应,两者的联系之下,渐渐形成了一门学问。
相学。
司马懿的鹰视狼顾是与生俱来的,而这种外在之下,就是他天然的防备心。
他似乎有一种本能,就是将一切有可能会对自己产生不利的人视为敌人,并通过种种高明的手段将之除去。
这一刻,玉正平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让他在第一时间有了除掉他的想法。
在鬼谷门的学习,使司马懿明白,玉正平所拥有的将力,不但素质极高,而且招式极妙,比自己在鬼谷门学的还要精妙。他不知道他所学的具体是什么,但他隐隐之间感到。
他所学的东西,似乎只有曹操的霸府七军诀可以与之相比。
再加上这些时日在一起,他早已经明白了玉正平这人,有一种和自己一样的潜质。果断,机敏,不按常规出牌。这种天马行空的思维加上极高的所学,眼前这人或许终有一天成为自己的对手。
“我要找机会除掉此人。”司马懿阴冷的目光之下,是如此的想法。
飞快之间,他的脑子里掠过了好几条可以除去玉正平的方法,比如借刀杀人,比如欲擒姑纵。每一条都暗藏十几招后着,只要想思考一下,一定可以奏效。
他这样的想着,然而刚要再深想时,他突然的打了一个寒颤。
他的脑海中,冒出了半月前荀彧那冷冷的双眼!
唰的一下,司马懿的脑子一下子空白了。
这时,他天生的惯性思维,被后天的境遇强行扭转了过来。而这似乎就叫做,成长。
梦想本是美好的,但往往也是空洞的。唯有在与残酷现实的不断激烈碰撞之中,才可以真正化为一种可实现的,理想。
司马懿想到了荀彧,想到了曹操,想到了当时他为自己定下的新规矩---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
司马懿的判断确实是快的惊人,前一刻,他的念头还是如何除掉玉正平,现下,就已经换为与他好好的合作,全力完成自己的这次任务了。
山难改,性难移。性格不能“移”,但可以“理”。他已然决定,将自己的一切想法深深的埋藏了起来,他不在乎是多少年之后。在此之前,他不会再动一丝念头。
玉正平并没有看到司马懿的这一变化,他杀完那人之后,回头来看司马懿时,司马懿已经是一副十分真诚的笑脸了。他笑道:
“解决了他们,只怕附近的军士也快发现了。咱们得快些离开这里才是。”
玉正平点了点头,两人一同骑上了马,马鞭一扬,绝尘而去。
在他们两个侦察地形的时侯,郭秋正率着一支队伍,和闻讯赶来的刘封部队交上了锋。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追过了乌林港,对曹操的两万败兵形成了合围。周瑜麾下的三万精锐是主攻部队,负责正面作战任务。而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则各率四千余人,分头守住要塞,以防曹军突围。
而刘备的义子刘封,则独率一千余人,作为机动部队。因此在司马懿兵到落鹰屯的时侯,其他部队没有接到刘备的命令,不敢擅动,刘封却能在此时赶来。一为支援,二为探查敌人虚实,以便回头向刘备报告。
郭秋的五百多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和刘封部队相遇了。
郭秋手下的这五百多人,四百多是司马懿沿途调的驻军,战力不高。驻军中的一名校尉见了刘封整齐有序的队伍,有些胆怯,颤微微的向郭秋说道:
“郭……郭将军,咱们趁着没被敌人咬住,抓紧时间撤吧,好向司马将军说明情形。”
此时的郭秋正骑在一匹棕色的战马上。听了校尉的话,他扶了扶马的鬃毛,道:“撤?往哪儿撤?”
“当……当然是往中军大营撤了,不然还能往哪儿?”校尉被问的有些懵。
“往中军大营撤?”
“是啊。”
郭秋哼了一声,看向了那校尉:“敌人本来不知道我们的指挥所在哪儿,你这意思,帮敌军引引路?”
校尉汗如雨下:“不,下官不是这个意思。下官万万不……”
“不是这个意思就闭嘴。”郭秋打断了他。
校尉不敢再说话。
郭秋往后望了一下,看着那几百军士,道:“可有人敢和我一起冲锋么?”
几百军士面面相觑,心想这小将军莫不是失心疯了?对面一千多人,自己只有五百来人。能跑走就不错了,还冲锋?
没人说话。
郭秋笑了一下,道:“我原也知你们不敢。”
他朗声道:“你们虽然都是身在行伍里,但一直都是在各地负责治安,从来没有真正厮杀过。你们还不理解一个军人的意义。今天,本将就让你们开开眼,让你们明白明白,什么是战场,什么是军人!”
郭秋言罢,抽出了腰间宝剑,竟真的向刘封队伍冲了过去。他身旁的一百多亲兵紧紧跟上。
这些亲兵,都是郭府护卫。当年郭嘉随军主谋,曹操专门拨了一批身经百战的士兵保护他。久而久之,这些人都成了郭府的亲卫,再不愿去别的地方。
战场之上,个个都是百战余生。浴血之间,这种同生共生之间的磨沥出来的感情,似乎是最为微妙,也最为坚定的。
他们自始自终,没有说过一句话。他们没有多说话的习惯。他们知道的只是,郭秋冲向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