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正平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三个大字:“石木山。”
“第二个任务是去石木山杀人?”玉正平问道。
“人是要杀的,不过这不是唯一的任务。”周瑜说道。
“还有……?”
“石木山那里,是陈宫的第二条计策。派出了一支部队,秘密前往石木山,打算决乌水,淹掉我方大军。”说到这里,周瑜笑了一下:“他这是在学当年郭嘉水淹他的下邳呢。”
他接着说道:“这条计策虽然不错,但也算不了什么。不过他误打误撞,倒占了一个我所需要的重要物资。”
“什么物资?”
“硝石。”
“硝石?”
“不错。”周瑜站了起来,在军用地图上比划着:“前些日子,我用九柳八阵,灭了东方常所部的五万大军,不过那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军兵力不占优,动辙以兵拼杀,那样不好。最好的办法,应该是用火攻。然而我之所以没有用,是因为我的火攻所需物资,在赤壁一战中用光了。”
玉正平心想:“你一战烧了人家几十万,不用光就没天理了。”
“所以,我需要再继续采办物资。”周瑜继续说道:“而石木山下,恰好就有一个硝石矿。不过幸运的是,陈宫他们并不知道。”
“那你的意思,一定是让我打下这里后,把当地的硝石尽数给你运来。”玉正平举一反三。
周瑜点了点头:“去办吧。”
玉正平走后,周瑜把头往后一仰,继续思考着这个战场。
对他而言,对面是人,还是神,一点区别都没有。
只要他们是敌人。
这也是吴军为什么没有退出战场的原因之一。
曹刘两家退出的原因,他虽然不完全了解,但多少知道一些。曹操那边,是因为曹操本人有某个秘密被幻天尊得知,他急于去解决这件事情。而刘备那边,则是因为创业的艰难,让他不能去拼。好不容易,赤壁一战联合吴军,让他免于了被曹操剿杀之祸,他不会再平白去对付一个突然出现的强敌。
而对抗,是吴军唯一的、也是必须的选择。
这来自于这支军队最初的性格。
这支军队的前身,就是孙策从袁术那里争取回来的一千多旧部,以及周瑜从丹杨征召的一千多丹杨精兵-----当年,周瑜看准了有“天下精兵出丹杨”之称的这块地方,借投靠从父周尚之名,拉起了这支队伍。
此后,这支军队就开始了他暴风骤雨一般的进攻。
短短数年间,孙周部队就横扫江东,先后平定了刘繇、严白虎、王朗,并以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使当地的地主豪强尽皆臣伏。
后来,孙策死了,但吴军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它的脚步。周瑜在留吴与张昭共掌众事,治政数年后,周瑜再次祭出了他的宝剑,挥军直指西面的荆州。
周瑜的西高奏,接连打下麻保、江夏、柴桑,刘表帐下几员名将,黄祖被杀,邓龙被擒,甘宁反水,荆州军士气沉到底谷。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周瑜军团必然会一鼓作气,拿下荆州的时侯,天下第一诸侯曹操南征的消息传来了。
曹操借着他强大的国力,兵不血刃拿下荆州,紧接着,他又把他的兵锋,指向了东吴。
战,还是和,当时的东吴出现了两种意见。而在周瑜的军权独断之下,吴军似乎是当然的选择了战。
结果,这场战事以吴军大胜而告终,并留下了赤壁之战的千古佳话。
这就是这支军队的性格。
他就好像他的首任长官孙策周瑜那样,是充满朝气的年轻小伙子,浑身上下充满了血性,和永不屈服,永不退缩的斗志。
不管对面的敌人是谁,有多么强大,战斗,是吴军必须的选择。
哪怕对面是神。
除了一一破去陈宫的计策之外,常规的战斗依然要进行---这不是以他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而且他发现,除了陈宫之外,对面似乎还有一个真正的高手在掌控着一切。
不过这不是问题,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你有千般计,我就有万般谋,他相信,那个高手再强,也不会强过曹操。
虽然这战力强大的魑魅大军,确实有点让他头痛。
几天前,他刚刚遥控指挥了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那是凌统对阵魑魅狼人的一场战斗。
魑魅狼人就是一种天然的骑兵。
他们长得和狼没有什么两样,但智商要强的多,可以执行一些战术。他们亮着獠牙,一轮轮的向凌统驻地发起冲击,让凌统苦不堪言,无奈之下,只得向周瑜告急。一向很少干涉部下作战的周瑜,连发六道军令,多设奇伏,终于将那股魑魅狼人尽数击退。
凌统虽然是江东四将之一,但指挥才能照比吕蒙毕竟不足。
人才问题……这也是周瑜很发愁的一个问题。
江东地界,毕竟不像曹操占据的中原那里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可以有辈出的名将,夏侯敦夏侯渊曹仁,再加上张辽于禁乐进张郃徐晃这大名鼎鼎的“曹军五子”,充足的人才储备,让曹操即使多线作战也丝毫不成问题。
他这边就不同了。
程普黄盖韩当,这些老将的忠心和勇猛是不须怀疑的,当打起仗来总少那么点灵感和天才,中规中矩,稳稳当当的作战还可以,但在这样的以少对多战役里,有时侯,中庸就意味着死亡。
太史慈凌统是新一辈中的佼佼者,但太史慈年纪不大,却有着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