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越沧海>445.第445章 飞鱼都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钱惟昱自正月十八正式在杭州宣布起兵反宋之后,暂且没有自己称帝,因为周恭帝也没有过自己的年号,于是吴越国上下便先恢复了“显德十五年”的纪年方式。钱惟昱一边派出心腹,大张旗鼓从杭州前往江西信州,到龙虎山张天师那里把一直在那里“治病疗养”的蕲王柴熙诲接来杭州监国。

柴熙诲在吴越避难四五年,如今也有十五岁了,勉强算是束发之年,不过在吴越的地盘上,就算监国了显然也是毫无实权的。为了安柴熙诲的心,钱惟昱正式给了其岳父卢琰高官厚禄,并改封了一个与原本卢琰在宋廷得到爵位平级的国公,叫做卫国公,加金紫光禄大夫。而柴熙诲的姐姐柴熙蓉比他还大一岁,今年十六岁,原本一直名义上跟着清凉散人张湛然一起修生养性做个女居士;如今时机成熟,自然也要被钱惟昱接来好生祸害了,以当年柴荣的英武,钱惟昱自然也不在意让柴荣做一把他的便宜岳父。

另一边,吴越军队在川南金沙江上游的整军备战也是早就准备停当了的,钱惟昱自己带着亲从都主力前往金陵、扬州与北府兵驻防部队会师的同时,穿越东西数千里的吴越国土上,让川南亲从都北上的消息也已经通过八百里加急配合信鸽的方式传到了昭通。不过三四天时间,正月二十三的时候,八万吴越水陆军便分成两批从西线沿着金沙江滚滚而下——之所以要分成两批,主要还是八万多人的部队所需物资军械过多,还有两万是骑兵,用每艘只能装载不足百人的小船运输,要一次性全部运走的话,所需船只便会太多,江面也过于拥堵,所以这些年来吴越朝廷在昭通的造船计划也是按照分两批可以走完的规模建设的。

从开宝三年船坞完工、开始大量屯粮造船至今,吴越人在川滇边境昭通一带俨然已经建造了数以千计的船只以装运兵马军械、粮秣自重;为了藏那么多船,还在白石江与金沙江交汇的河口地带炸山挖石弄了个人工湖,湖口水位确保与江口持平,如此便有一个静水湖泊可供水师操练藏匿。与造船同期进行的河工作业也进展顺利,从开宝三年到开宝五年,老君滩以下十几处险滩都已经炸平挖掉——当然了,这个挖掉险滩也是以这个时代的水平而言的,毕竟这个时代的船比后世的船小,吃水也浅。

虽然金沙江上游水流相对湍急、险滩也不适宜通过大船,导致吴越人在昭通建造囤积的船只尺寸上比下游汉南而来的宋军战船肯定要小不少,但是吴越人强大的水师传统与南方兵的水性优势完全可以在巧妙配合之下弥补船小带来的劣势。

最终从滇北川南出击的吴越军队当中,步军由申屠令坚作为主帅带领——这也是因为申屠令坚那强大的山地战野性嗅觉,让钱惟昱对于这名悍将颇为信赖;马军由杨继业统领,水师主帅则是如今吴越水师第一人陈诲——虽然把陈诲放在东部江淮战线按说可以发挥的“buff光环”范围更大,但是川中水战的船只尺寸劣势、新兵器的灵活应用更需要陈诲;而江淮之间,以吴越水军的强力,哪怕是中庸之资的将领统帅,也能确保战胜北宋的水师了,所以水军最强将领的调走对全局影响并不大。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个原本长江行船的极速记录,随着金沙江那高峻的激流而被破了,数以千计的浅吃水小船,每艘仅能运载数十人,吴越大军从昭通出发,第一批人马仅仅经过了半夜一天,就抵达了成都平原南缘、岷江与金沙江交汇的戎州了。吴越军到达的时候,正是黄昏时分。因为来得太快,蜀地的宋军甚至普遍都还没有接到吴越人对宋宣战的消息;加上川中各处糜烂一团,王全斌在和王小波死磕,曹彬在收拾川东三路义军,成都盆地最南边的群山之间根本没有任何防备,驻防兵力仅有少数厢军与部分原本蜀国的降兵而已;

更何况,就算如今四川还是太平时候,宋军兵力充足戒备森严也没用——那个年代谁会想到敌人会从更南面的蛮子盘踞的十万大山方向杀来呢?就算知道了最南边的大理国已经被吴越人灭国了五六年了,也一样想不到啊。于是乎,靠着吴越职方司此前多次走私埋下的伏子内线,在吴越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在戎州城内放火作乱,仅仅一次进攻,便直接一鼓而下搞定了戎州这座川南小城,吴越水师从此截断了岷江航运。

第一批吴越军队拿下戎州之后,运输船队花了半夜卸货,正月二十六这天便再次逆流北上,试图回到昭通接后军过来,不过因为江水湍急,要想逆流而行的时候,显然要多花好几天,同样还需要大量划桨手甚至是部分河段沿江拉纤才能过去。不过相信有坚城可守的情况下,戎州这边哪怕只有四万人,撑半个月时间那也是毫无问题的,援军来晚一些也无所谓。

戎州失陷后次日,经过探马斥候的飞报,分别距离戎州三五百里的王全斌和曹彬两路才接到戎州失守的消息。与这个消息一起传来的,还有吴越人以柴宗训被赵炅所杀、翻脸扛起反宋大旗的正式文告。其中曹彬这边,还得到了留在归州夷陵渡的部分宋军水师战船、水寨被吴越军队偷袭击破的噩耗——当然了,相比于吴越人在他主力还没入川之前就发动、直接在归州江面上把他曹彬的水师彻底截杀来说,如今这个局面算是已经很好了。

王全斌需要确保


状态提示:445.第445章 飞鱼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