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都市狂龙>465.第465章 B计划,以少打多!

潜艇的历史,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地府平行世界,最早可追溯到15-16世纪。

但,因为宗教和各种奇葩原因,直至一战前夕,潜艇仍被当成“非绅士风度”的武器,其被俘艇员可能被以海盗罪论处。

当第一代老式潜艇给发明出来时,曾几何时,也曾受到过军用部门的重视。有人分析称,这种能在水下航行的另类船支,前往世界任何海岸附近,都能不被发现或被制。而且海盗和劫匪无法抢劫水下船只;无常潮汐和强烈风雨无法影响海面下25-30英尺(5-6paces);冰和霜冻也无法危及潜艇乘员,所以值得大力发展。

甚至于当时,还有人幻想着,只要发展的好,还能用它有效抵抗敌人海军,破坏和击沉水面船只。支援被水环绕或接近水的地方,无声无息运送补给品。

不得不说,这些功能在现代潜艇中都完美的实现了,但放在早期的时候,不管是现代还是地府里,都是一个大大的科技难题横在面前。

史上第一艘用于军事的潜艇,通过脚踏阀门向水舱注水,可使艇潜至水下6米,能在水下停留约30分钟。艇上装有两个手摇曲柄螺旋桨,使艇获得3节左右的速度和操纵艇的升降。艇内有手操压力水泵,排出水舱内的水,使艇上浮。艇外携一个能用定时引信引爆的炸药包,可在艇内操纵系放于敌舰底部。内部仅容纳一人操作方向舵和螺旋桨。

[你麻,和木船一样,竞然是用人力操作的[--]!

潜艇发展至此,一直是由人力推进的,因此限制了潜艇的发展。直到,蒸汽机的发明,随后有人放在潜艇上应用,推动了潜艇动力装置的发展,再加上潜艇设计者的不断努力,才终于出现了以机械为动力的潜艇。

1886年,英[鹰]国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使用蓄电池动力推进,航速6节,续航力约80海里。1897年,美[牛仔]国建造了“霍兰”Ⅵ号潜艇,水面使用33千瓦(45马力)的汽油机动力装置,航速7节,续航力达到1000海里;水下使用电动机为动力,航速5节,续航力50海里,这是潜艇双推进系统的开端。

也就是说,早期的潜艇其实大部分时间和轮船一样,是在海面上行进的。只有发现敌人之后,才临时提前潜入水中!

19世纪的最后10年中,潜艇已成为至少是具有潜在威慑力量的武器了。但是由于此时的西方例强等海军大国对潜艇仍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潜艇只不过是弱小国家用于偷袭的武器,为此阻碍了潜艇的发展。

当然了,贺世龙知道,只要再过几年,在地府里推后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打后。

发国的“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用鱼雷击沉了英[鹰]国战列舰“马琴他”之后,相信到时候所有人都会醒悟的,那个时候潜艇的发展就会给提到一个极高的平台上来。

但是,那是在正常的历史进程之下来估算的,如果自己这俩年让自己的半军事用民用潜艇,大发异彩的话。估计到时候,这个潜艇的发展黄金时代会提前到来。

嗯,自己要做的,当然不是阻止这种大势。而是如何在这之中,借势站在前流,并大大的赚上一笔,才是正道。

潜艇装备雷达、雷达侦察仪和自导鱼雷固然是现代的要素标准,但放在这个地府平行世界里,仅仅一个解决潜艇的长距离续航问题,估计就能让自己大赚一笔,让自己和所谓的组织名气提高一个大大的档次。

在续航动力方面,最早期各国曾经尝试过为潜艇动力来源的有压缩空气、人力、蒸气、燃油和电力等等。而真正成熟的第一种潜艇动力来源是以柴油机配合电动马达(柴电)做为共同的动力来源。

说到柴油机,呵呵,在这个落后的地府平行世界里,还会有谁比贺世龙更有技术优势吗?

又比如说,仅仅在潜艇的通气管装置、空调装置、空气再生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等等,看似并不是最重要,却能威胁到续航能力和减少让敌人发现,以及攻击方面,就大有钱途可言嘛[--]!

轰!!!

贺世龙和他的部队隐匿在海岸线上,正思索着,埋伏着。

突然间,海面上发生了一声巨响。

金管这个时代的鱼雷不怎么靠谱,而且自己的民用潜艇也是真心山寨货,再加上操作员也是刚上手不久的老水兵和船员,所以命中率和行进方式有些让人提心掉胆。[幸好老式潜入大多操作方法可称之为傻瓜式,要求不高[--]!

但不管怎么说,面对没有任何反潜能力的此时代东瀛人的军舰。最终,越练越有点熟悉了的水下东一军士兵和老水员们,还是利用水雷和鱼雷,成功的将东瀛人的大部分军舰都击创了。并且还将几个主力军舰在此时完美的击沉了下去。

这不,海面上几个巨大的火团正在冲天而起,那是东瀛人的主力军舰其中几个,火光中被炸飞的船体碎块清晰可见。

其它小型和中型的军舰上面也是已经燃起了熊熊烈火,在一阵水手们跳海,以及军官们急促的命令中。原来中速的受创军舰们,此时此刻正全力不顾一切的向海岸线冲来,准备紧急上岸。

上面装载的东瀛陆军士兵更是一脸的惊慌失措,相比较水手和海军们还能游几下,他们这些人此时更多的是无助的相互**紧,等待军舰的冲击海岸线是否能够成功。这要是半路沉了船,就他们这些旱鸭子,估计这几万人全都得光荣的给海里的鱼当点


状态提示:465.第465章 B计划,以少打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