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人世间>第一二0章 茁壮成长
:“牛木林,外边有一个少数民族打扮的老奶奶找你。”

牛木林以为是来找栏目组帮忙的观众,便放下手中的活,走出了剪辑机房。他穿过走廊,来到大楼门口,果然看见一位老人站在那里。

牛木林一眼认出来那位老人是他分别了8年的姑姑牛宰乃拜。他赶紧迎上前去,接过了她手中的旅行包。

他惊喜的问道:“姑姑,你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

牛宰乃拜笑着说道:“西北风把我送来的。”

她已经年过70岁了。她的身体看上去却十分的硬朗,走起路来双脚生风。年轻人一般还跟不上她的脚步。

她的身材不高,头上戴着一顶白色的盖头,身上穿着一套藏蓝色的衣裤,脚上穿着一双棉布胶底的布鞋。脸上慈眉善目,只是耳朵有些聋了,需要别人大声说话才能听到。

牛木林把牛宰乃拜领到位于家属院的自己家中。

牛宰乃拜见到牛万山,情绪一时非常地激动,拉起他的右手,在上面轻轻地吻了一下。

巩腊梅站在一旁,看着她的举动感到有些好笑,说道:“又不是外国人,还实行这个规矩!”

牛宰乃拜然后才向巩腊梅问好。

巩腊梅也向她问候。

巩腊梅与牛宰乃拜自从1963年分别以后,30多年来是第一次见面。她的心中虽然对当年飞扬跋扈的牛宰乃拜存有很多的不满,但是,秉持“笑脸迎接上门客”的待客之道,在面子上对牛宰乃拜保持一定的热情。

也许是步入了老年,也许是生活的磨难所致,牛宰乃拜从年轻时候的百般挑剔变成了非常容易款待的客人。白天,她可以一整天地盘腿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吃饭的时候,她丝毫也不挑剔,有什么就吃什么。晚上,她的头一挨枕头就入睡了。浑身上下依然散发出干脆和利索,全然没有老年人吃不香、睡不着的毛病。

不变的是,她仍旧十分看重牛家的正统血脉,对牛木林的孩子苏莱曼格外亲热。

苏莱曼也很喜欢这位远道而来的姑奶奶,坐在她的身边,身体靠在她的身上,一起看着电视节目。

离开乌鲁木齐返回临夏的时候,牛宰乃拜拉住巩腊梅的双手,无比歉意地问道:“你啦我的口唤给啦(你原谅我的过错吗)?”

巩腊梅点了点头,回答道:“给啦。”

牛宰乃拜又一次向牛万山行了吻手礼,然后坐上牛木林找来的汽车,向长途汽车站走了。

她回到临夏老家以后,经常给牛木林打来电话,问候家里的亲人。每次在问候的最后总是忘不了问上一句:“小苏莱曼好着啦?”

送走了牛宰乃拜,牛木林又开始忙碌了。这一年是电视台成立10周年,电视台举办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现场直播的大型文艺晚会和他负责创作的一部反映电视台10年成绩的专题片。

在庆祝电视台成立10周年的大会上,不满31岁的牛木林被提拔担任了单独设置的专题部的主任,成为了社教节目的领军人物。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县的辖区内,距离乌鲁木齐市区西南约120公里处,天格尔山的北坡有一座乌鲁木齐河源区的1号冰川。

1号冰川是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冰川。1959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建立了天山冰川观测研究站,使1号冰川在国际冰川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号冰川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近百条现代冰川,是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多个县市的重要水源地。流经乌鲁木齐市和五家渠市的内流河乌鲁木齐河就是发源于这里,自南流向北,最后流入准噶尔盆地南缘米东区的东道海子,全长214公里,流域面积5803平方公里。沿河建有乌拉泊、红雁池、八一、猛进水库。

1996年的夏天,牛木林编导了一部9集系列专题片《乌河沧桑》,通过展现乌鲁木齐河沿岸的变化来反映新时代的飞速发展和巨大的进步。

在拍摄第一集《乌河源头》的时候,牛木林带领摄制组一行来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天格尔峰。

虽然正值盛夏时节,这里却是冰雪大世界。厚达几十米的冰川像一条巨大的白色棉被,覆盖在巍峨的山峰上。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冰川显得格外的洁白。

地处海拔较低地方的冰川在阳光的照射下融化成为滴滴水珠。无数滴水珠又汇成了一条小溪,向着山谷奔流而去。

牛木林看到一位身穿红色羽绒服的人,手中提着一把小榔头,正在那里观测冰川。

那个人就是蒙古人巴德尔的后裔纳森。纳森大学本科毕业之后继续攻读院冰川冻土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员。他放弃了大都市现代和舒适的生活,来到遥远的大山里,每年的夏天驻守在天格尔峰下,日复一日地观测着冰川的变化,为研究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和开发冻土地带等世界性的难题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纳森抬起头,看到正在拍摄节目的工作人员,很快就认出了相貌没有多大变化的牛木林。

他笑着打招呼道:“牛木林。”

牛木林愣了一下,没有认出来前面这个脸色被太阳辐射晒得黑黢黢的人到底是谁,不禁疑惑地望着他。

纳森笑着揶揄道:“你小子还有架子了?我是纳森。那个勇敢的蒙古英雄纳森啊。”

牛木林这才辨认出,这个黑壮的大汉竟然是当年的校友纳森。他急忙上前握住了纳森那双粗糙的大手,激动地说道:“纳森,原


状态提示:第一二0章 茁壮成长--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