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的承诺自然没什么问题,接下来朝廷会在岭南开设无数的工坊。
到时候这里对应的就是南海各地,而这样做的好处也有很多。
例如说可以节约时间,节约各种资源,各个工坊不需要在派人把货物运到海州,船队也不需要平白无故的多跑近一个月的路程去海州装货。
所有的货物都可以在岭南得到补给,从岭南出发去吕宋岛,跟从海州出发去耽罗的距离是差不多的。
南海各国的人口数量虽然不算多,但是接下来会有大量的移民。
就算是世家门阀,接下来几年的任务重心也是搞基建,而不是去搞一些工业,所以前期所需要的一切物资,都要从大唐运过去。
所以,各种各样的工坊,加起来搞个一百座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且目前的工业生产虽然更加集中了起来,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迈向机械化时代。
所以,已就需要大量的人口去解决劳动力问题。
好比长安的织布工坊,在进行了数次工艺改革之后,目前工坊的人数也还保持在一万五千人左右。
在这里甚至可以不用那些最先进的技术,将淘汰的技术拉过来一些就足够用了。
虽然这样会增加成本,增加一些劳动力,但是无所谓,降低一些薪水就行了,重要的是,能够增加就业岗位。
除此之外还有船队也需要扩张,这个毋庸置疑,海州船坊的规模已经扩大了,目前能够同时建造三十艘千石大船,不过这些船坊被李元景占据了一半。
但随着工人的技术熟练,船坊也是会继续扩大的,一座海州船坊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了,所以接下来大概率会在岭南增设一座船坊。
毫无疑问,这些被裁撤的士兵虽然之前不再李承乾的计划之中,但是在这些经济建设任务中,他们却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而李承乾现在也想到了这一点,有意将这部分加入进去。
但是,好东西虽然是好东西,但是有人不觉得好,那就没用。
“殿下,小人等一辈子都在军中,这突然间离开了军营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去了工坊万一拖累了人家怎么办?而小人等现在还有一战之力,恳请殿下再给小人一次机会,契约甚至可以改为一年一签,只要能留下来,小的什么都愿意……”
“这……”李承乾再一次犯了难,软的根本说不通啊。
其实在李承乾看来,一年一签倒也不是不行,虽然会增加一定的工作量,但这些老兵就这么放走也实在是可惜。
但李承乾也不敢立即答应下来,如此以来,整个军改就彻底的被打乱了。
不过在他看来,这些人是真的有用处的,按照计划,军改完成之后,朝廷将逐渐的取消劳役,即租庸调中的庸,以及额外负担的杂徭和色役。
因为随着军改的结束,现有的制度已经无法在继续执行下去了。
除此之外,朝廷还要去大力推广金银的使用率,必须要想办法的把这些钱扔出去,所以,原本需要百姓来负担的力气活,现在可以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去招募人手来干。
而军改则是提出了职业化这个概念,跟农兵合一有着明显的差别,而在这种制度下,临时征招百姓充当运输队也不太合适,所以朝廷是有计划组件真正的辎重队的。
直接拿适龄的青壮来当运输队,李承乾总觉得有些不舍,这些人基本上用一个少一个,毕竟适龄的就那么多,所以李承乾才会觉得面前这些人其实挺合适的。
“这事等过些日子本宫的舅舅过来了再说吧!”李承乾很是纠结。
李元景那边他没有任何的底气,所以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说服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然后再让长孙无忌去交涉。
代表们见太子都这样说话了,也不好在继续紧逼,毕竟人家是太子,你们虽然是兵,但也是将被裁撤的兵,能够给你一个资格来跟太子对话就算是不错的了,还敢去步步紧逼?
是你的命太硬了?还是觉得朝廷拿不动刀了?
看着离去的众人,李承乾重重的松了口气,总算是暂时糊弄过去了,可这件事情距离解决还远着呢。
“王叔!”
“妇人之仁!”李元景脸色铁青的丢下一句话便负手而去,刚才李元景几度忍不住想要出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问题倒是不难解决,可帮他一次又能如何?将来还会有无数这种情况在等着他,难不成每一次都指望有人站出来帮你?
结果自然是,李承乾的选择很让李元景失望,但是本着培养锻炼的目的,李元景依旧是忍住了自己的冲动去告诉他该怎么做,而是直接来了句妇人之仁。
李承乾的悟性并不低,倘若他真的听进去了,那么必然会明白这句话中的意思,倘若他不明白,那就让机兄来教他吧!
……
李承乾既然有了承诺,也没有直接拒绝,聚在府外的老兵也渐渐散去。
这帮人其实大多数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只是单纯的不希望离开,或者是离开后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的?
他们只是听说了这件事情,所以为了自己的生活,便跟着来了,大多数人甚至连发声都做不到。
或许这就是群众的力量吧!
人群散去之后,两名参与了谈话的代表先后进入了一间院子。
这两人在之前的谈话中一个负责发问,一个则负责打渔,什么话也不说,单纯的就是听众,充